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中语文"文化论著研读"选修课程,以人教版为例,包括《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民俗文化》等。苏教版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有《论语》选读、《孟子》选读、《史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等。从这两种版本的教材选择来看,对于文化论著研读这一点,编者都是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文化论著研读这一选修课程,最大的难题是如  相似文献   

2.
同事之间偶尔说起《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课的教学。我说《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我没落下一篇,每篇课文都给学生上了。有人对此很诧异:"10个单元课文,又是以文言文为主,哪有那么多时间?"是的,如果把《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同于必修课的文言文教学,这门选修课就不仅仅是时间不够的问题。在一些教师看来,学生有了必修课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再加上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即便应对高考,问题也不大,没有必要在这门课上花太多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是一本融古贯今广涉猎的好教材,典籍数量多,时间跨度长,内容涉猎广。教师在授课时也要做到融古贯今广涉猎。教学时至少要突出以下两点:一是横向比较广泛涉猎扩大学生视界,二是纵向探究观照经典思考现代意义。《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采用了撮其纲要的手法,即  相似文献   

4.
《人间词话》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相似文献   

5.
<正>禅宗六祖惠能弘法的《坛经》,作为佛教史上汉人高僧所著唯一被尊为"经"的著作,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两段经文被编入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佛理禅趣"中。禅是儒释道的哲学化,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文学化,禅的理寄寓着诗的象,禅学与诗学心灵相通,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绚丽多姿又久开不败的  相似文献   

6.
鲍英姿 《现代教育科学》2012,(8):152-153,172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作为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编入高中新课程,是以彰显其地位与作用。本文从"选修"与"必修"相得益彰的学生发展高度;从"选修"与"高考"的教育现实角度,给予理论上的科学阐释,实践上的策略践实。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典革命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江姐》等再现了中国革命实践,弘扬了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内涵。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革命文化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石,欣赏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对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具有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经典革命音乐作品欣赏有助于加深高校学生对中国革命实践的认识,有助于引领高校学生感受中国革命精神。因此,我们应当看到,经典革命音乐作品在当今仍然具有弘扬革命文化、构建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的“相关读物”部分节选了《中庸》的几段文字。其中最后一节是: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不仅创造着"文化过年新方式",更见证了中华文明悠远绚烂,凝聚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经典咏流传》的开播,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最好注脚,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经典咏流传》中的表演,或"和诗以歌",或"歌以咏  相似文献   

10.
《中庸》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在选修教材讲解上,应该结合学生情况,自主整合教材进行讲解。教师先围绕"中庸"二字,通过对比、分析经典语段等方式,引领学生品读"中庸"内涵,即自然平和、不偏不倚、义之与比,而在为人处世上尽量做到执两用中、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等;再结合现实,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谈谈"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设题材料来源。湖南卷选做题中文化经典研读的设题材料,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其中《论语》是首选,《孟子》次之。“四书”之外,《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左传》等文化经典也时有涉及。  相似文献   

12.
经典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的精神给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流传下来代表某一时期的精髓的思想、理念以及相关的作品。中国是文化大国,《论语》《老子》《左传》《大学》《中庸》《坛经》《百喻经》《朱子语类》《天工开物》《人间词话》等熠熠生辉,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本中都有所涉猎,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途径,它为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典文本研读是阿兰·布鲁姆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本的研习》对经典文本的重要性、经典文本研读的必要性、政治哲学面临的挑战、经典文本研读的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是一篇经典美文,也是人教版中的老课文,历经多次修订仍然保留在教材当中,必定有其难以超越的地方.设计教学时,我反复细读课文,在重点进行语言揣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设计了一个主问题——“画出你认为文中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或词语,体会精彩在何处,并做好批注”,让学生主动去研读,去发现,去深入品味.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实践中,在教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相关篇目时,笔者发现遵照课标中的要求,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可以在讲读经典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通常情况下,教师有目的地予以作文写作的点拨,就可以让学生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16.
黄俊  童燕 《学语文》2010,(4):21-21
新课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高二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就是为此设计的。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应该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刚刚面对这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以下简称《经典》)时,虽然它还泛着幽幽墨香,但很多学生一定会大皱眉头,原因有三:一是觉得它太“古老”,与现代生活相去太远;二是觉得它太深奥,与高中学生阅读水平不相适应;三是觉得它太枯燥,与青年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性情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8.
侯学平 《中国教师》2014,(17):90-92
<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修课程优化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是本人主持的一项天津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主要以天津市示范高中学校紫云中学为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本次调查于2014年5月进行,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问卷634份,回收630份。问卷问题共涉及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认识,中国文化经典的阅读及背诵情况,中国文化经典的学习方式,对中国文化经典的运用。本次调查旨在对课题开展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一、活动主题走进经典传统文化。二、适用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养护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知识点。三、活动目的本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调查、整理、体验和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道家的《老子》和《庄子》、佛家的《金刚经》和《心经》、兵家的《孙子兵法》、医家的《黄帝内经》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当前,不少学校开展了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同时大量的打着经典文化作品的书籍开始摆在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