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2)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  相似文献   

2.
<正>曾看到书法大家刘广迎写的书法条幅:"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我喜欢这则雅趣盈怀的条幅,尤其是"书能香我"的命题,把书的功能界定为"香我"的一种灵魂晕染,让生命活色生香,多么富有诗意的一种愿景或境界啊,令人神往和追怀!"书能香我"吗?当然。倘若不能"香我",谁还会去读呢?具体说就是,读书可以使人心灵生香、思想生香、精神生香。使心灵生香。读书,是给心灵着色染香的  相似文献   

3.
<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教师应该喜欢读书,做到以书为伴、晨昏相亲、形影不离。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教师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我想,大概有六大好处——第一,净化心灵。有人说:"书是灵魂的粮食,不读书灵魂就会饿死。"教师要改造、净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作者赋予它的精神和灵魂。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和作者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读书习惯,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充实灵魂,滋养心灵,润泽生命,和学生一起读书,我尽情体味着书中的乐趣,感受着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6.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曾说,余以为然。读书,心灵的羽翼。或清新的,或激昂的文字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或婉约,或豪放的文笔给我们以灵魂的洗濯;或真挚,或难舍的情感给  相似文献   

7.
何处有香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高度重视以"博览群书、养德励志、弘扬经典、享受阅读"为主题的首都大学生读书活动,组织开展了图书漂流和读书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并在校报第653期副刊上编发了4篇由大一新生撰写的读书心得。这几篇文章都不长,文字简洁、流畅、细腻、清新,是大学生们心声的一种真实流露,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真正的阅读,是忘掉身边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世界里哭笑、愤慨。它让人独处而不孤寂,让人跟另一个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慢"。难道读书不是一种"慢"吗?制造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排版,选纸,印刷,一本一本装订成册。若干天乃至若干年后,书到了读书人的手里,阅读的愉悦也是在缓慢中接近心灵,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一页一页,像琴弦一般达到共鸣,享受美妙。读书讲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一个人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人生因读书而芳香四溢,写作也因阅读而内容丰富!一、情趣高雅有品位通过读书,提升心灵的境界,使文章具备一定的品位。当代作家王安忆曾谈到写作的意义即建筑一个"心灵世界","它的意义在于,在世界上设立一  相似文献   

10.
何祖锋 《教育探索》2012,(8):122-123
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要注重学生的感恩奉献教育、励志进取教育、逆境奋斗教育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其基本策略,一是弘扬传承大学精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二是大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人;三是全面突显榜样的力量,用鲜活的典型教育人;四是倾力打造实践锻炼平台,用丰富的实践锻炼人;五是全力实现心理成长目标,用阳光的心灵温暖人;六是注重"人才培养"与"文化培育"的结合,加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很注重读书励志。他们将自己读书励志的想法写成对联,悬挂在自己的居室或书房里,用以自励或赠送给朋友互勉。这种对联也称"中堂对"。它字句凝练、寓意深刻、劝学励志、脍(kuài)炙(zhì)人口。  相似文献   

12.
张健 《江苏教育》2012,(Z1):55-56
平生喜欢读书。虽然所读之书不多,还是执著于此、钟情于此。因为我深深懂得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不沉潜书中、浸润书香、拓展知识边界、夯实精神底蕴,一切都只能事与愿违、转头成空。退一步说,即便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也是需要精神妆饰的。我始终认为,人固然需要外在皮相上的化妆,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化妆。书就是人类最美的化妆品。周国平先生说过:"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形式保存的,而读书的过程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书是社会文明的砖瓦,是人类精神的阳光。它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读书,是心灵的滋补品,好的书,如清风明月,拂去人心间的尘埃,开启智慧之门。平时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躺着阅读,这时心情是宁静的,尘世的喧嚣淡去,与书相伴,寂寞不再寂寞,伤感不再伤感,心随书脉一起跳动,不再关注渺小的自我,进入一种更广阔的境界。每每读到优美的文字,或有哲理的句子,如醍醐灌顶,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倦意顿扫,真是"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4.
平生喜欢读书.虽然所读之书不多,还是执著于此、钟情于此.因为我深深懂得做一个精神丰厚的职教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如不沉潜书中、浸润书香、拓展知识边界、夯实精神底蕴,一切都只能事与愿违、转头成空.退一步说,即便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也是需要精神妆饰的.我始终认为,人固然需要外在皮相上的化妆,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化妆.书就是人类最美的化妆品.周国平先生说过:"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形式保存的,而读书的过程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书是社会文明的砖瓦,是人类精神的阳光.它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高尔基说,读书是与古今中外一切伟大思想相结合的过程.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人生最高雅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5.
陶金琼 《学子》2013,(5):37
窦桂梅老师说:"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的确,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放飞心灵,让他们的精神得以愉悦。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大,刚开始就需要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老师讲,孩子听,由扶到放,最后让孩子自主地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它独特的精神"场",让班级精神成为一种文化渗入学生心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常常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柔性教育对待学生,然而为使教育直抵学生的心灵,有时候我们不妨采用一种更为震撼的方式来唤醒学生的灵魂,可以通过"极致行为、高峰体验、相反预期"等助力学生的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境界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莎士比亚说得好:"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唤起我们对生命尊严的肃然起敬。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孟德斯鸠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命中寂寞的时间,变成巨大享受的晨光。"不是吗?一本好书,虽无声,却有仰  相似文献   

18.
读书     
读书是什么?先以为是一种乐趣,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现在我更相信读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你肯定逃不过那个“惑”字。于是,读书的行为便发生。读书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读书是心灵的对话,读书让灵魂向着陌生之路慢慢走向成熟。古人说:“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读书,可帮助我们设计人生。读书,可指引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书读得越多,我们离世界越近,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明而有意义。每读一本书,我们就好像对生活开了一扇窗户,透进来的是新鲜空气。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读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让班组长在关爱尊重中体面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阳邑矿在全矿班组青工中开展了“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并发出了“一起读书、励志成才”倡议,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的确,书籍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一个人的读书过程,就是传承文化,培植美德,润泽心灵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交朋友,提高文学素养,南京市姜家园小学一直将"徜徉浩瀚书海,共享书香人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多举措打造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计划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