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有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科教育研究》(以下简称《融合研究》)课题组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在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教育核心理念指导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坚持从学科教学实践研究入手,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着重研究科学与人文相融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原则、途径与方式,重新审视与确定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学媒体与教学评价方法,促使学科教学发生新的变革,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学特征,促进中小学生科学和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范锴 《中学生物学》2012,28(5):10-11
隐喻是利用已有经验的事物来解释或了解另一新经验的事物.它不只是语言现象,且是认知现象,具有建构的性质.教科书引入隐喻有助于改善传统科学课文“艰难生硬”的印象和促进学生理解新概念.教师可利用隐喻辅助教学,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相一致的.但若隐喻中的经验是学生陌生的,不仅无助于概念理解,甚至产生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3.
<正>教科书是教与学的中介,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师对教科书的分析把握是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教科书所蕴含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教科书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从高度、深度、宽度、厚度四个维度,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以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一、高度:贯彻立德树人,做到与时俱进,让教学富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4.
人文情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8个要点之一。教科书能否承载其落实之要务?基于人文情怀的发展机制,构建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定量刻画人文情怀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效果,可以直观回应这一问题。以北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定量分析发现:数学教科书能够落实物化人文情怀,但现行北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人文情怀的呈现效果一般,渗透性弱(多为I级的感受水平呈现);人文情怀的物化源自数学知识技能内容精心设计下的无意识兼顾,并非“刻意”设计。人文情怀渗透是小学课程的内在需求,在不影响学科素养养成的前提下,现行小学教科书应拓宽人文情怀的内容,丰富其载体形式,同时,按学年特点和内容领域特点进行科学规划与理性落实。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鸥  赵长林 《教育研究》2004,25(6):72-76
科学教科书的话语结构其实隐喻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意识形态的问题,只是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功能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讲,更加隐蔽。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其教科书的编制与话语选择必然反映着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科学教科书中宣扬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证主义的、归纳主义的、机械还原论的意识,这不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结构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静电场”主题的教科书结构进行了深度剖析。研究发现:教科书中的内容要素(物理知识、科学方法等)通过组织要素(节内标题、插图、栏目、例题等)来呈现,部分要素对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大有裨益。为了更好地运用教科书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出了教科书的使用建议:关注教科书中有关思维发展的要素,在教学中呈现思维训练环节;针对教科书不同章节的结构,针对性调整科学思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思维水平是否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得到相应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岛版《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贴近生活、自主学习、亲历探究、课程开放的四大优势,整套教科书努力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把教科书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生身上。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优势,变教材为学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8.
青岛版《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具有贴近生活、自主学习、亲历探究、课程开放的四大优势,整套教科书努力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把教科书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生身上。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优势,变教材为学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中,教科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是教教科书,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种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有关教科书的功能和作用上,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主要表现在对课程标准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学中呈现教科书内容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方面。《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教科书,特别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一些实…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教科书插图是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科学有效地运用教科书插图,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为例,分析教科书插图的内涵及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功能,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进行听说读写教学,并分析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插图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而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学生的教科书。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在其他学科的教材中仍然能挖掘出许多数学教学资源。例如《科学》课程中就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那《科学》教材实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好资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开发、挖掘《科学》课程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的课程理念与学科定位,其实现需要通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作为学科内容的载体和实践来支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的活动设计可以从“有什么用”“怎么使用”“谁来使用”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和理解,以此构成了“活动—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维度)、“活动—情境—议题”(实践维度)、“活动—学生—教师”(主体维度)三个层面的活动设计思路。以活动设计的这三个维度为指引,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态的转变,从而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的教科书呈现与教学落实上确立起行动共识。  相似文献   

13.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使用两年以来,深受广大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尤其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辅栏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以八年级教科书为例,有"人物扫描""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四种,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渗透历史学科素养,凸显历史学科育人价值。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解读、开发和充分运用教科书辅栏,并由此来科学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现以就实践中使用教科书辅栏的一些做法和感悟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把儿童文学学科教学和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方面谈了其可行性、实用性和重要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充分阐述,说明了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体现学科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中应体现HPS教育.本文初步研究我国人教版物理教科书中关于HPS的融入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目前学校可以开发的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可以做以下分类:围绕国家课程,开发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学科综合类的课程资源;乡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资源以及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体现以下特点:(1)尽可能发掘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周围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这是最便捷、开发上最经济、效果上最突出的课程资源。(2)教科书…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文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探求有效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人文关怀的给予两个方面入手,依托教材内容和任务型教学方式来加以落实,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乔莉 《甘肃教育》2023,(1):103-108
高中历史教学开展跨学科学习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践行历史学科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开展主题教学、布置作业、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践行跨学科课程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人文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以近20年1057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对博士学位论文关注的基本要素、学科教学论的科目、学段和研究方法进行时段间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密切关注我国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发展需要,各指标在时段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以下现象:基本理论研究总量多于学科教学论研究;聚焦数学与科学教学论研究,人文艺术等科目教学论研究偏少;重视课程、教学要素研究,学生、学习要素研究薄弱;聚焦中小学教育学段,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段的课程与教学关照不足;研究方法多元化发展,理论研究较弱。建议未来的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论文重视学科教学论研究,强化人文艺术科目、学生和学习要素的研究,提升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要“增设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经验的整合,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为我们改变传统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寻求新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依据,我们必须寻找新世纪教学的突破口。中国教育跨世纪的战略任务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能否培养其创新能力呢?心理学研究结果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人人具有创新潜能。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皆创造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