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时期许慎的所写的《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的集注,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脉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汉字在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一些与"玉"有密切关系的汉字和以"玉"为偏旁、部首的一系列汉字,主要是研究中国的汉字与古代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本文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并初步分类,并简要总结了"玉"字从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甲骨文演变到后来的楷书字体的整个历程,反映出玉文化随着玉器发展不断演变的脉络,以便探寻中国久远而厚重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2.
"理",从玉,治玉也。"治玉"指将玉石雕琢成玉器。由于玉石的纹理最为细密,故治玉需要下精细琢磨的工夫。雕琢者既要切实把握玉石的纹理,又须富有创意地构思所塑造的形象,兼以精湛的技术和细心的品质等,只有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才能使玉石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基石,是“玉石之路”的起点,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矿藏资源。玉石文化几乎代表了中国文化之精髓,和田玉就是文化的核心。从经济价值来看,和田玉属不可再生资源,极具稀缺性:和田玉历来被誉为“帝王玉”,同时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文化属性。自古以来和田玉资源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利用,使得玉石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国人的喜爱.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丰富多彩的"玉"族词语充分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意蕴,通过对"玉"族词语的透视分析可管窥"玉"的精神内涵,并加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结合教学实际,以中国玉石文化的发展为切入口,对玉文化观念、玉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了探讨,进而对玉雕造型能力的教学培养、以及在玉雕绘画、技法、加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玉文化源远流长,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该文从文章结构和内容描写两方面入手,对《红楼梦》中的玉文化进行深入探析,并联系传统玉文化思想,充分展现了《红楼梦》在玉文化神韵下的美轮美奂的"玉"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郑媛 《现代语文》2007,(11):123-125
"中华悠久而古老的文明史,可谓从远古的玉石文化展开".集天地之精华,撷山川之灵气的玉,很早就引起了原始先民的注意.作为大自然的结晶,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崇玉、尚玉的思想也随着人们对玉石的了解、深化而不断发展、演变.受其影响和推动,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含"玉"词语,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27-129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书,这部书共有126个"玉"部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以"玉"为载体的文化贯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说文解字》"玉"部字解释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人名中反映的玉文化及其文化的演变。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出这些字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词义从古到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玉部》字共有124个,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原始先民便对玉有了粗浅的认识,到商周时代便产生了祭玉、礼玉文化,儒家借此创造出了用玉理论等等。本文主要就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依托学校文化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文章以"玉文化"为抓手,从"美玉与美育"中的育人环境布置、"爱生如玉"的师生关系构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君子文化营造三个方面入手,力图打造特色班级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玉"部字共140个,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古人对玉已经有了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先民认为玉具有神性、美性、德性。三者之间的历史生成关系,即由祭神避邪到饰美比德,由实用发展到审美。  相似文献   

13.
一、提炼玉石文化精神,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我们选择"玉"作为发展学校优秀文化的媒介和载体,创新提炼出"以玉立德,锐意磨砺,精雕细琢,玉耀光华"的玉石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玉立德,以德育人"的德育理念,培育光耀中华之"现代君子"与德业双馨之"现代良师",建设有品位、有品质、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本质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重点是"文",关键是"化",目的是"人"。在以文化人方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责无旁贷之使命,又有时代发展之必然,更有势在必行之紧迫,还有得天独厚之价值、内容、品性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门关正是通过商朝昆仑玉的传入中原而得名。中国玉文化是从商朝时的昆仑玉传说开始的,古神话提到黄帝住在昆仑山上,用玉养生,可见其风俗源远流长。而在河南安阳的商代都城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最古老的昆仑玉。殷墟的羑里也正是周文王演绎八卦处,玉就被载入中国第一经典——《周易》。远在敦煌丝绸之路以前,就有一条玉石之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场域里的相遇和交往。技术化向度、功利化思维和边缘化危机导致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迷失和沦丧。现象学教育学主张"回到事实本身",基于个体体验的理解和关注情景分析,以彰显教育实践的人文品性为旨归,呼唤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守望与回归有赖于关怀内容转向"面向学生的实践",关注焦点转移到"基于对学生体验的理解",观照视角转变为"共享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佩饰如繁星灿烂绚丽,数不胜数. 玉是最主要的佩饰, "古之君子必佩玉".玉贵为统治者专有,从而可以标志佩戴者的身份."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戴者的"仁".玉的"缜密似栗"则象征着"智".佩玉者并非只佩一种玉,所以走起路来,玉石相撞发出叮咚之声.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良好品性'的获得是需要通过教育和传授来进行的."(亚里士多德)这就是说"品性"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责任意识一旦确立,必将受益终生,为道德品性的提升、个人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小学阶段来看,品性是指良好的品格、品质与性格、性情等.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者。"这是《吕氏春秋·疑似》篇中一句名言,其意思是:琢玉的匠人最担忧的是像玉一样的石头,相剑的人最担忧的是有像吴干那样的劣剑。这两句话常被用来比喻忠奸相混,贤愚相杂,不易识别。所谓"大奸若忠",就是疑似。玉人即琢玉的匠人。然而,"玉石相类  相似文献   

20.
河南有着丰富的珠宝玉石资源、全国闻名的玉器市场和浓厚的玉文化氛围。所以河南普通高校开设玉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意义重大。玉文化课程可以以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玉文化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优劣,高校要区别对待,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