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7,(5):26-30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冰山原则"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技巧,计白当黑,不要铺陈,  相似文献   

3.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则”。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作者只需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填充。  相似文献   

4.
作为出色的文学家,海明威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论,其冰山理论认为,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研究文学作品一定要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寓意.本文主要分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中的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表达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上一千多页,但最终绝大部分内容被他删去了,目的是为了加深“冰山的水面以下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文风 《语文知识》2003,(10):13-13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1932年在其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的创作主张。他形象地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他说,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作家在创作中将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使读者通过看得见的八分之一去体验看不见的八分之七,这并不会使作品显得单薄,反而会使作品深厚起来。在冰山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Unit 6本课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有一个“冰山”理论,谓创作应象冰山一样,八分之七在水下,露出在水面上的只有八分之一。海明威的创作(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崇尚简约与含蓄,一切可有可无的文字全部砍去。本课课文简约之处教师用书已有说明,此处不赘。本篇小说一个重要的契机是孩子的误解,因此才有他那些奇怪的目光、对话和行动(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8.
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含蓄简约的文风而著称于世。他曾以一个鲜明、生动的比喻总结他的创作经验:“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它既是作者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是读者读解作品的指南。我们必须通过水上的八分之一去发现水下的八分之七。 《杀…  相似文献   

9.
饭后小憩,见办公桌上有一本&lt;海明威小说集&gt;.信手拈来,打开书本,目光在字里行间流畅,思绪也随之涌动.无意中海明威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深深吸引了我.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我们虽然看不到冰山的整体,但却可以通过想象去触有它的雄伟和蕴藏的力量.文学创作就是用简洁的文学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舍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斗牛场的分析,展示了海明威笔下的冰山风格。斗牛场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是冰山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现实世界则是冰山在水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11.
正周华诚/推荐02海明威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提出"冰山原则",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个短篇小说里,大量的日常原生态式对话,让一群人浮现在生活的水面之上。小说有两条线索写出来,一条线索是明线,写少年尼莫初恋的破灭;另一条线索是暗线,写了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作家写作时,就好像是用一个"切片机",把那  相似文献   

12.
受意象派影响,海明威的小说和弗罗斯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符合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从"客观描述、简单语言,背景意识和独特象征"三大方面足以呈现弗罗斯特诗歌中体现出的"冰山原则"。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 ,敲得巧 ,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一、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 ,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 ,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 ,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换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曾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诉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海面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的空间。给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构成了海明威"冰山写作风格"的四要素.以<白象似的群山>为例,通过分析作者在小说中对白描、文字拼贴、象征和省略等创作手法的运用,展示其冰山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6期有这样一段论述: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提到一条“冰山原则”:“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很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海面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以孩童的眼光、诗人的灵感、哲人的睿智去感受、理解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去探索、发现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极具个性的作家,海明威于1932年在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中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老人与海》则将冰山理论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简洁的文字风格和大量的白描、象征写作手法,来展现其以少胜多的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作品<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倾力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位勇于挑战、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电视剧<士兵突击>更是将这种"硬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许三多,成才的"突击"经历更像一座露出水面八分之一冰山,让观众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获得了洗礼.  相似文献   

19.
1932年,厄内斯持·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死在午后》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海明威的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质的学科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同时使语用学理论的解释力由口语语体逐步向书面语语体转化。在《午后之死》中,海明威按照自己的经验把创作比喻为冰山:“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而读者自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即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作者和读者在一个共有的知识场内通力合作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