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引言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出作品,它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真心相爱却无法相守、最后以死相殉的爱情悲剧。与其说焦刘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迫害所致,倒不如说他们的婚姻悲剧与刘兰芝的性格有着更大的关涉。特殊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历史环境塑造了刘兰芝追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的叛逆性格,而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和"自由"的缺失,又最  相似文献   

3.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双璧"之一,其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性也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汉代家庭教育的角度,通过焦、刘所受家庭教育差异性的分析,对<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性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肖慧 《现代语文》2007,(10):13-1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悲剧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悲剧,更是一个性格悲剧,是刘兰芝及焦仲卿的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尤其是焦仲卿,他以其怯懦与残忍、深情与自私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逼死了兰芝,也逼死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婚姻悲剧 ,一般认为是由于刘兰芝具有崇尚自由的思想 ,冲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得罪了阿婆 ,因此他俩的婚姻悲剧就产生了。然而对《孔雀东南飞》进行多方考证 ,如刘兰芝的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以及离别焦家和双双殉情时的情景等方面 ,就会发现这一观点不能成立 ,而造成他俩婚姻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刘兰芝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堂语言上:追求优雅,摒弃庸俗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焦仲卿作为一个一般的府吏,居然把刘兰芝搞到了手。"话一出口,学生们有的发出嘘声,有的露出诡谲的笑,表情各异。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一般人多只是关注其与焦仲卿的纯真爱情、坚贞品德和美貌,其实刘兰芝女工针黹从小精通,亦能琴棋书画,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三日断五匹"的纺织才能;尤其在与礼法斗争以维护自己的爱情中,刘兰芝比焦仲卿更富有洞察力,对事态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诗歌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充分显示了刘兰芝"洞明世事"的"学问",成就了其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和这个悲剧故事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否定了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是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具体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焦仲卿和刘兰芝就是作者肯定的、褒扬的两个人物形象。一直以来,因为中国妇女地位的备受关注和刘兰芝果断刚毅的表现,刘兰芝的形象光辉夺目,刘兰芝的绚丽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另一位主人公——焦仲卿的美丽形象。那么,焦仲卿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相似文献   

12.
读《孔雀东南飞》,世人都赞美焦仲卿与刘兰芝殉情的壮举,但我并不认为焦仲卿值得歌颂,相反,其实他才是杀刘兰芝的真正凶手。“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哥”。当焦仲卿说出这一句推御责任的话时,刘兰芝已看透了他懦夫的本性。虽然焦仲卿对兰芝许诺“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但清醒的兰芝也知道再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兄长逼婚时,刘兰芝所说的是“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并不是气话,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产物。也许,刘兰芝预备短痛之后,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一切都被焦仲卿破坏了,快马加鞭而来的一句“贺卿得高迁”,将兰芝…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被公认为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热情歌颂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背叛与反抗。用现在的眼光再去重读此文,我有了与此不同的看法: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情感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一、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实质来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夫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程序结合而成的,婚前没有建立爱情的过程,焦仲卿和刘兰芝分明也是这样一对夫妻。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兰芝自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在这样一个婚姻中感受到的主要是痛苦和悲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写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正如沈德潜所说“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  相似文献   

15.
刘兰芝何以不被焦母所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海誓山盟,情深意笃,而后来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相似文献   

16.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因焦母对刘兰芝的极度不满进而逼迫焦仲卿休妻发端,根据汉代文献和习俗,以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勤勉能干和知书达礼,显然不能作为正常情形下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形来看,刘兰芝婚后多年,被休辞别时却无有子女之别,据此,婚后无子可能成为焦母休掉刘兰芝的最大动因。  相似文献   

17.
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就刘兰芝、焦仲卿爱情悲剧的环境──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作一简短的论述,并与后世的封建礼法相比较,更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孔雀东南飞》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和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自尽是由于殉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殉情说”存在诸多硬伤 ,并不能自圆其说。故事开始 ,刘兰芝先自述婚前所受教育 ,然后说“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下面围绕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这几句一般的教材分析都理解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深厚爱情的体现 ,其实是误解。前两句是说焦仲卿远在府衙做事 ,恪守官府纪律。后两句点出焦仲卿很少回家的事实 ,诉说自己长期独守空房 ,难得与丈夫一聚。刘兰芝不是在表白…  相似文献   

19.
贺莉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74-176
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悲剧原因,传统的观点归于是封建礼教。本文认为焦仲卿、刘兰芝的性格上的缺陷也推动了悲剧的形成。二人性格有差异,一个刚烈,一个脆弱,虽然都深爱对方,却无法摆脱社会悲剧的命运,最后同归于毁灭。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全诗375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