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中国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性政治参与不足及对政治参与缺乏价值或目标层面的理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政治参与逐渐成为执政党、政府和公众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完善中国政治参与体系的重点是赋权和意识建设,即赋予公民更多的政治参与权利,同时加强对政治精英和公民的公共精神和政治共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兴媒体形式的发展,人们政治参与行为的空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探析当前我国公民新媒体政治参与存在的现状,分析公民通过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无疑会推动我国公民在新媒体发展中进行政治参与的有序性.  相似文献   

4.
政治参与途径的短缺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政治参与的广泛兴起,对政治参与的探讨也日显重要,本论述了政治参与兴起的条件,表现及原因,针对政治参与途径的短缺及其影响作了探讨,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亨廷顿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理论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建设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构建新形态的执政党公信力来重构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龙燕 《文学教育(上)》2014,(22):126-127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 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由人治向法治社会转变,法治的社会需要的是有公民意识并积极参与政治的成熟的公民.而中国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都是从西方舶来的名词,舶来品扎根中国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公民意识,扩大政治参与"做了不懈的努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书峰 《课外阅读》2010,(8):184-184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多元分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利益多元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抑制了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为此,有必要引入新兴的协商民主理念,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网络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期,信息在网络上交互流动正在使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公民政治参与在网络上也迅速发展起来。它在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地同时,也出现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要摆脱公民政治参与困境,政府是主导,调整政府职能是关键,同时还应该建立网络政治参与和应对机制,消除"信息鸿沟",为公民提供平等的参政机会。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亨廷顿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政治发展与稳定理论强调在政治发展中维护政治稳定,将政治发展、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设计了一套政治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制度化是当前人们常常提到的主张,但是对于政治制度化在学理层面的探讨仍然相对欠缺。在政治发展理论中,亨廷顿曾提出以政治制度化为核心的理论模型。他认为,政治制度化建设能够吸纳政治参与,从而实现政治秩序。但是亨廷顿的理论框架自身在概念界定、变量选取和分析框架的完整性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亨廷顿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各个国家只有依据自身的国情,在政治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三者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才能探索到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参与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理论”以提升主观参与意识、优化角色,以及强化对象的内在主动意识等方面,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实用功能。参照群体角色型、运动型、协助型、自愿型、控制型、协商沟通、同经型等参与方面,可全面激活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智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并优化教育者成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品质和能力。“参与理论”的心理、行为等依据和运行机制恰与我国新时期社会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冯菲 《天中学刊》2009,24(4):1-3
政治参与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多种样式的参政渠道.我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和利益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当前,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因素,可以从经济地位、地域差别、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政治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几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5.
公民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直接民主形式,其目的在于弥补代议制间接民主政治的不足。从世界范围看,公民政治参与经历了从古希腊直接民主到16世纪以来的代议制间接民主,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公民直接政治参与三个阶段。政治参与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政治参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承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在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技术条件,激发了参与热情,拓宽了参与渠道,培育了参与型政治文化,塑造了参与型公民;但也有负面影响和局限性,诸如参与机会的不均等性、非理性化倾向等。为适应政治参与网络化的需要,政府需采取有力措施,增强积极作用,消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政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也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对于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但很不完善,而现有的具体制度的运行也有缺陷。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必须依法规定和行使,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法律系统,但公民政治参与法律规定尚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