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文综地理试卷并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注重化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文综地理试题在能力的考核上,十分注重考核考生以下四方面的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2008年高考地理还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  相似文献   

2.
薛满红 《甘肃教育》2011,(21):85-85
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考试稳中求新,秉承了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重视对考生学科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文综历史试题细目表和2011年《考试大纲》的分析认为,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在指导思想、考查范围和重点、命题形式等方面不会出现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高考福建卷的命制,以《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考试说明(数学·理科)》(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关注数学基础为体现,以考查考生基本数学能力为立意,以甄别考生数学素养为需要.纵向观卷,今年的试卷保留了课改以来高考福建卷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数学能力考查方面,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具体,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把握特点,加强备考的针对性1.把握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准确把  相似文献   

5.
陶旭东 《新高考》2005,(7):89-90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命题设计始终贯彻考查学生掌握知识与注重能力的原则,强调考查学生在其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应具备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历史学科高考复习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2005年历史科《考试大纲》已明确的考试范围与能力要求,笔者认为考生复习迎考的思路应当是:构建知识体系,重在夯实基础,关注社会热点,贵在探究创新。具体途径有:  相似文献   

6.
《考试大纲》指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具体来说,就是强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侧重体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那么,高考试题究竟如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本文试举一例,说明数学试题对"能力"考查的一个常见角度.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试题依据《数学科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在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融入了新课程新大纲的理念。试题立意更加新颖,选材不拘一格,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的潜能。数学八套试卷顺利实现了新老课程考查的过渡,试题立足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起到了区分考生、积极引导中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向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方向发展的作用。一、总体评价 (一)考查数学思想,突出能力立意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之一。2003年数学试题紧扣《数学科考试说明》,强调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突出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13,(3):25-27
《考纲》风向标 2013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2012年相比。“考试目标与要求1166考试范围与要求”都没有变化。在“题型示例”中更换了三道试题。分别是2012年海南卷和2011年、2012课标卷中的试题。这些题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典型性试题。在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方面释放出强烈信号。试题知识的呈现形式从实际应用出发,题目落脚点来源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面上试题情境陌生,但考试内容并不陌生。从《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选题中可以看出,海南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希望考生在备考中认真地研究近三年的海南卷。  相似文献   

9.
高考理科综合(物理)2007年《考试大纲》十分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命题要求“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解析2010年的数学新考纲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0年数学科《考试大纲》与前几年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总体保持平稳。2010年数学科的高考仍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命题原则,测试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重点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立以能力立意作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一、总体评价 2012年广东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较好地贯彻了《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数学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与要求,延续了广东卷的命题风格,试卷保持平稳,注重创新,注重基础,贯彻"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的命题宗旨,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2011年高考题相比较,难度有较大的下降,也是广东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最简单的试题,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新课标卷高考地理试题基本贯彻了该命题指导思想。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高考复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高中地理教师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仍保持了近几年的特点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以有利于中学物理紧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高校选拔新生的目的 ,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强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尤其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有些题目立意新颖 ,继续以能力立意命题 ,题型设计体现了依据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紧扣《考试大纲》的特点 ,题目规范 ,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内容 ,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 .所有这些 ,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是福建省实施课标课程改革后高考第二年.今年的试卷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以及《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为依据,强调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共同基础”的掌握程度,这样的高考命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与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5.
一、依据生物考试大纲定方向《考试大纲》要求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前两项是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历年考试显示,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普遍薄弱。有效提高此项能力是考生的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教材,研读《考试大纲》教材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高考中相当数量的基本题都源于教材,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充分体现出教材的基础地位.考生要把各个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观点和方法重新组合,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当然也是备考的准绳.《考试大纲》对知识的要求确定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考生只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目标体系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普通高考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考生复习和教师指导学生复习的重要依据及三者协调统一的关键性文件。新课程下生物学科高考知识目标体系的构建应从《考试大纲》知识点的确定、限定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用"行为动词"规范"知识点"要求的层次、制定知识目标体系框架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熊连翔 《中学生物学》2007,23(11):11-12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19.
一、2013年试卷的总体评价和主要特点《2013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使用的是全国课标域卷,从政治学科看,试卷坚持了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及要求,坚持"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掌握程度和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要熟悉高考解题能力的要求现在的高考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把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大纲》中明确地提了出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解题能力,首先要掌握《高考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