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本文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定义出发,利用积分工具详细地阐述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定义产生的机理,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帮助初学者更快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也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学习关键是要理解其定义和性质,熟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解和均值的计算,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进行破解.下面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均值的角度列举4类典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学生错误与偏差的作业,标新立异的想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本文从研究学生的一次作业中,发现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一个重要性质,从而得出了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中教科书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第一章第一大节的内容是随机变量.本大节主要研究的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首先应明确它可以取到哪些值以及每个值的实际意义,进而来研究:(1)取每个值的可能性(概率)的大小;(2)取这些值的平均水平;(3)这些值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这就是本大节要学习的三个基本问题: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方差.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规律和数字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清良 《考试周刊》2012,(29):60-61
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在经济领域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本文从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入手探讨一些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6.
服从几何分布的多个独立离散型随机变量其最小值和最大值是一个含有多参数的离散型随机变量.本文证明了其最小值随机变量仍服从几何分布,并给出了最大值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数学期望和方差.  相似文献   

7.
数学期望是随机变量一个重要的数字特征,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占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主题展开,浅谈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数学期望的本质概念,并结合例题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应用性,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考试说明中对同学们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方面提出了要求:①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②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连续型第二类模糊概率随机变量问题是指连续型的清晰事件——模糊概率,而离散型第二类模糊概率是指利用模糊分解定理将一系列的模糊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问题转化成为一系列的区间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进行求解。因此,本文将对离散型区间概率以及离散型第二类模糊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定义以及算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必修课程学习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均值、方差等内容的基础概念课.教材通过取有限值的随机变量为载体,介绍有关随机变量的概念,重点在概念含义的理解及应用.随机变量的引入,使概率论的研究由个别随机事件扩大为随机变量所表征的随机现象的研究,它建立了连接随机现象和实数空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一类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与数学期望的另一种求法,并结合实际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2.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概率论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用矩阵方法解决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生成新知.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通常由问题情景开始,并以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为目的.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实质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唤起情趣和思维,使其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优质的数学课堂活动设计要有利于新认知的生成,更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设计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依据不同课型,设计多元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在实践层面把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教学的"活"是数学课的生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媒介.笔者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中,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欣喜地看到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数学的转变,数学思维品质的提高,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文章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自主探究的新尝试,激活了数学课堂,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学习思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来设计,通过"激发兴趣--互动论辩--引导发现--变式训练--自主探究"等环节构建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是顺应教学规律和时代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局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小学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离散型随机变量”是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二章的第一节课,较原大纲版教材增加了用映射、函数的观点来理解随机变量.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不重视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学时一带而过,然后进入第二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教学;另一种是过分强调随机变量是一种映射,使得教学内容过深,在起始课就把学生弄糟了,因此,研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学"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时,从必修模块中关注随机现象的某一结果的概率,到选修模块中关注随机现象的所有结果的概率分布,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教师可以在"建立随机变量概念"环节中"稚化"思维起点,在"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环节中"稚化"思维基点,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中关注思维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相似文献   

20.
"本真教育"走进我们的教学,初中数学重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把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生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培养学习兴趣到提供学生探究空间入手,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