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岳 《学子》2013,(5):98
一、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勤工俭学工作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无论是在城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还是在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我们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总之,要把育人放在学校勤工俭学的第一位。其次,是要坚持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把勤工俭学工  相似文献   

2.
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班主任要具备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班级管理智慧,这既是一种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策略,更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立德树人教育。文章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于其中。  相似文献   

4.
坚持德育为先不动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中央对高校的一贯要求,也合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社会主义学校的头等大事。新近研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在确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时,又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三个坚持之首。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以育人目标为中心的社会活动。我国《教育法》以《宪法》为依据,并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有关提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作了法律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教育方针明确地规定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完成这个育人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包括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学校教师、学校管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教书、管理、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有效地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文化育人     
<正>【策划人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文化的旨归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因而,这为我们强化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于其中。一、将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坚持立国之本与育人之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按什么方向、标准、规格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很久以前就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也就是所有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育人之本。第一,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在高校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高校成为动乱之源,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树立或者失去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李铁映同志指出:“这场动乱应当使我们警觉起来,明确起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问  相似文献   

9.
元玉有 《教育》2015,(6):3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学校工作中,浮山县城关小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养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务实开展课堂教学,全员狠抓养成教育,用课改促进养成,用养成涵养课改"的工作思路,坚持环境育人、课改育人、活动育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育人学校教育对人的塑造,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而这部分往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规划纲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我理解,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首要的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文伟 《云南教育》2007,(B12):48-4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一所学校工作的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着重强调“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从育人的角度强调质量,首先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怎样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呢甲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必须在办学的全部过程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这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我校办学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指导思想,首任校长、现任董事长王树青老先生办学之初就明确提出“必须有高尚之医德,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充分体现了“德才兼备、德育为先”的育人标准。为此我校把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贯穿在学校工作的一切方面,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意识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实施德育是对立德树人教育号召的响应,心理健康教育是探讨学生心理状况的核心课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能够显著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完整的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思想是我们每个老师在追寻着教育中的真谛。教书先育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做什么,成就大小,她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历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课题之一,由于学校的产品是“人”,所以学校的管理必须围绕“育人”来进行。一所学校在整体规划学校育人工作之后,必须以科学的管理予以保证。以管理出成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又有许多新的可探索之处。 学校管理工作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育人工作离不开管理。管理育人既是一条客观规律,同时也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不仅要加强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要加强美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学校教师和领导干部,要承担育人的任务,必须研究美育,明确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指导地位。二是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界限。三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的根本宗旨。四是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五是必须改革和完善民主机制,批判"官本位"。  相似文献   

19.
叶上雄 《中国德育》2007,2(3):11-14,22
素质教育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就应以育人为办学中心,以学生和教师为本,改变“应试教育”的育人模式和办学运行机制。德是成人、成才之根本,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育人必须以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教育整体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基础教育必须转到提高国民素质轨道上,“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以适应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方向;坚持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的办学要求;从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积极创办学校特色,使全区办学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 我们认识到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摆脱分数、升学率的桎梏,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社会的前途,建设和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向上一级各类学校输送有特长、有个性的学生,这对于缩短培养人才的过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办学只有一个格式,只往一个固定不变的格式硬套;育人只用一个模子,把孩子中的许多天才因素、特长个性、兴趣爱好都按在一个模子里;那么,就成了干校一格,万人一模。这样办学忽视了人的特长的培养,忽视了个性的发展,看不到社会对各种有特长的人才的需要;这样的办学,这样的基础教育,只起了向上一级学校送上少数学生转运站作用,而未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创办学校特色,正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