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14)
一、课文悟读本文写的是郑国在秦兵直逼城下的危急形势下的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以超此事件之外的姿态,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理由很简单:为了一个“利”字。课文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于晋”,指的是当年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文公亦不礼焉”(《左传… 相似文献
2.
3.
[设计思想] 本文选人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单元,是学生升人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初中三年,学生们虽然初步打下了文言文基础.但像本单元这样古汉语知识繁多、叙事详备、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学习起来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2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着重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3.熟读全文 ,背诵烛之武的说辞 ,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气势。教学设想 :1.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诵读———理解———研析 ,着重讨论烛之武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 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直到现在双方的冲突仍在持续 ,残酷的战争使得多少无辜的人流血死亡 ,骨肉分离 !然而有这样一场战争 :它没有炮火、没有硝… 相似文献
5.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独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 相似文献
6.
7.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的联盟。秦伯不但不再围郑,还与郑人盟,派兵戍之。晋国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郑国亡国的危机消除了。简洁明白的语言抒写复杂纷繁的情节过程,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 相似文献
8.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课的一篇古文。在这篇课文中,刻画出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以言辞说退秦军的深明大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备课过程中,笔者试图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领略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5,(18)
<正>一、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 相似文献
10.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②理解文中“以”“贰”“军”“辞”“许”“缒”等词的意思;③理清课文层次,归纳层意;④把握烛之武的性格特征和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1.
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二单元,该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二单元,该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思路:《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左传》的经典课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烛之武的说辞和形象是教学的重点。而高一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应当以积累为主,从文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
本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内容简短,情节完整。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灵活地应用文章中的“说辞”所使用的技巧,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收集课外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故事,正确分析故事中使用“说辞”的优点及不足。通过本文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创意】《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经典课文,但我们的教学常常由字词到人物再到主题,这样教文言文很规矩,却了无新意与深意,无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故我改变策略,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到课本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探究式教学。没想到学生发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不能理解"以乱易整,不武"中"武"的意义。因此在第二课时,抓住"武"问题展开教学,挖掘"武"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刘宏业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24,(1):42-45
<正>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选自《左传》的经典史传文。这篇文章原来没有标题,是编者提取文章中的一部分作为标题的,并且这个标题沿用至今。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这篇文章,说一说这个标题好在哪里?生1:标题概括了整个事件,点明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他凭一己之力就让秦师退兵,体现出他的个人才能。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作文版)》2007,(2)
一天上,一颗星也看不到了,它们刚才还在呢,是上天特意把它们全部收走了吗?风也越来越大了,刮起的尘土打得人的眼睛生疼。郑国城堞上的灯笼在风中剧烈地摆动着,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终于,"啪"的一声,那只最大的灯笼掉了下来,火立即燃着了绢做的灯罩,偌大的灯笼和灯笼上的"郑"字霎时消失在猎猎的风里。 相似文献
19.
20.
一、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句话的语义理解不成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是“阙”字的渎音。笔者以为,教材注解注“阙”为“jue”是不恰当的,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e”。“阙”是个多音字。《说文解字》:“阙,门观(guan)也,从门欮声?闭馐恰般凇弊值谋疽濉8靡逑睢般凇钡亩烈羰恰皅ue”,这是毫无疑义的, “阙”这种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以两阙之间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