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我有一个梦想"专题的的第一篇文章,在第3页。二、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专题有"经世济民"和"英名与事业"两个学习模块。其中,"经世济民"模块中《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是儒家著作《论语》和《孟子》中有代表性的选文,是两千多年来学子熟读的经典作品。面对经典,如何探索生动有效的教学思路?如何寻找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使学生感悟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理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节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同时它也是史传类文言文的经典代表作品,此类作品兼具文学鉴赏和史学材料双重审美价值。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专题教学的优势,利用"导读""精读""比读"等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推动《鸿门宴》文学价值知识开发,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鉴赏。  相似文献   

3.
清初毛声山批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是明代已还《琵琶记》评点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毛声山从文情、文事、文法三维角度建构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戏曲评点理论体系:"文情"的多层次性揭示了评点中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张力,"文事"探讨了历史与文学虚构的原则把握问题,"文法"是毛声山艺术经验的理论总结,从而为今天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提供经典借鉴。  相似文献   

4.
陆机的《文赋》自创作之日起就成为中国文学理论上的经典篇章,学者多看重《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缘情说","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说"。但从文本来看,"缘情"只有数句提及,"想象"主要在"其始也"一段中展开,都不是陆机论述的中心问题。"焦虑"是《文赋》全篇贯穿始终的线索,因而也成为理解《文赋》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5.
庄子将其深邃的思想、辛辣的嘲讽、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恣肆的文风连缀成一部"哲学中的文学、文学中的哲学"性质的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散文独具特色的神话思维,"寓言十九"的说理方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神奇想象,都对《淮南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典·童年     
<正>"经典"相对于经典作品本身而言,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一个新义项: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也称之为"经典"。经典文学中的经典,究竟是传统的权威性所致,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的影响所造成,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经典文学中的许多"经典"阅读关联点,很值得我们去深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因成长或突如其来的变故,成就了五味杂陈的经典童年,这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文学经典问题"成为从英语国家文学批评界到中国文学批评界的一个普遍话题。近三四年,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可以说非常热烈,尤其是童庆炳、刘象愚、陶东风、王宁、阎浩岗、吴子林、孟繁华、刘晗、朱国华、赵学勇等学者在经典建构的因素、红色经典的价值评估、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与走向等问题的探讨方面产生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如童庆炳的《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在诸多论文中显得言简意赅、观点鲜明,该文认  相似文献   

8.
<正>在朱自清诸多炫目的头衔中,"散文家"当排首位,散文亦代表了他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用朱自清自己的话说,他的散文应"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其中许多篇目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影响之大,不言而喻。《背影》是其叙事类散文中的经典名篇,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早在建国前就进入中学教材。作家吴晗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了。"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通变"论并非《周易》"通变"论在文论中的直接运用。在《周易》"通变"论中,"变"是天然合理的,"变"是"通"的条件,"通"是"变"的结果。但在刘勰看来,南朝以来的文学"新变"产生了太多的"爱奇"之风、"浮诡"之言和"淫丽"之辞,导致了"文体解散"的严重弊端,使文章之"变"成为需要反思和批判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刘勰文学"通变"论的独特思路和特殊内涵:其论述重点不是提倡和推动文章之"变",而是强调通过对源于经典的"有常之体"的"相因"来规范文章之"变",以克服"新变"之弊;其所说的"通"也主要不是指向文章之"变"的结果,而是指向文章之"变"的前提,即对传统"有常之体"的"会通"。刘勰将传统"通变"论置入《文心雕龙》"以正驭奇、以常驭变"的整体论文思路,创造性地重建了"通变"概念的意义结构和具体内涵,从而将《周易》"变而通之"意义上的一般"通变"论,转换成了《文心雕龙·通变》篇"会通—适变"意义上的文学"通变"论。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A0):22-23
《圣经》既是基督教文化教义,又是世界文学经典。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与它完整体现的各种主题有很大关系,如"苦难"与"死亡"、"罪恶"与"赎罪"、"仁慈"与"爱"和"自由"与"天堂"等主题在后来的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不仅如此,"友善""关爱"等主题也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选取《圣经》中两个故事分析"友善"这一主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成立于1985年,现有社员150人。文学社每周五开展一次文学活动,曾举办名家文学讲座、经典阅读专题讲座、文学创作专题研讨会、文学笔会、民间采访、名胜古村落采风等活动100余次。社员在报刊上发表作品2000余篇,多人在全国性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文学社被评为"全国校园优秀文学社团""永嘉县十佳社团"等。社刊《摇篮》至今已编印73期,曾被评为"永嘉县  相似文献   

12.
旅行具有经典的象征意义,身体的旅行其实也是精神的旅行。美国旅行文学与美国梦的追寻紧密相连,故此美国旅行文学的经典主题源自现实中追求美国梦的经典表现。从"兔子系列"中主人公的逃离——回归之旅到《在路上》中主人公的迷失——流浪——幻灭之旅,再到《山水无尽》中的发现新世界之旅,美国旅行文学,不论何种主题,从正反两面为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重塑虔诚美国梦、构建健康的美国文化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罗静 《亚太教育》2022,(2):142-144
《红楼梦》是我国经典文学名著,利用《红楼梦》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对培养高中生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整本书阅读相融合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简析了信息技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并从趣味导读、梳理文本、设置任务、展示成果、专题鉴赏、引入资源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红楼梦》...  相似文献   

14.
《子夜》在1951—1963年间的一元化格局时代被定向为无产阶级文学的重要范本进而放大为一个时代的文学经典。1970年代末这一视野开始遭遇挑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接受者重新对"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进行了思辨与探索,亦由之引发了反驳与再思考,《子夜》的接受呈现出质疑与认同并存,释解与驳难相生,挑战与悬置同在的多元格局。由于外力的迫压,"主题先行"与"《子夜》范式"等相关视野成为《子夜》接受无奈绕行的学术"暗礁",《子夜》的接受难有实质性的推进。欲改变这一局面,仍须对这两个命题进行再透视与再思辨,而不是悬置或回避。  相似文献   

15.
在1127—1279年这一北宋散文经典化的重要时期里,"三苏"阐述经史思想、政治观念的策论类文章得到了文学选本的突出重视,"三苏"在散文经典体系中的并称也包含了"苏学"的因素。苏洵、苏辙散文的经典价值更明显地依托其学术性内容。作为"苏学"的起源,苏洵散文被这一时期的知识精英建构为包含内容思想、写作技法、风格个性等多重维度的文学经典。苏辙散文主要凭借其史论类文章的思想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其论点中与儒家正统观念相契合的成分得到了理学家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6.
<正>"经典"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在唐代《史通·叙事》中给出的词义是"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即圣贤所著述的作品就叫经典。之后人们将经典所指的范围扩大,宗教方面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等,历史文献方面如《论语》《史记》《三国志》等,都属于经典。"经"在这里就是指规定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典"就是标准。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经典的词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文主义的快速发展,"海洋三部曲"的生态女性主义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浪潮。《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的边缘》是英美自然文学的经典。在三部曲中,作者用其独特的视觉去审视女性主义思想。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海洋生态的人文知识,使得文章在朴素的北京下,又不失天然的本色。本文主要针对"海洋三部曲"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英美文学特色,揭示了作者强烈的生态关怀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奇正义辨     
《邢台学院学报》2017,(4):81-83
体大而精的《文心雕龙》引用了先秦兵家《孙子兵法》中的"奇正"观念,而这一观念进入了刘勰文学批评系统中之后,仍然与其渊源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同时,在《文心雕龙》之中,"奇正"这一概念从字面意义到批评观,代表了多层面的文学观念与审美意义,而在"六观"整个批评系统,"奇正"又出现了另一种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检阅《文心雕龙》中一些"莫不……"句式,"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术也"的断句方式与它们的习惯用法相符。"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术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相循参伍"与"因革通变"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分工,既互相配合又互不重复,共同完整准确体现刘勰的关于文学继承与创新的观念。简略分析文学创新的过程。创新有两种要素:纵向的力度和横向的广度。"因革通变","因革"为文学创新,"通"为文学创新的广度,"变"为文学创新的力度。适当掌握力度、灵活推广应用,是创新实践的方法、机制。它们配合发展,互相促进,形成了创新的全过程。结合以上分析,"《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等中的"变、通"意思最为接近,可以视为词源。  相似文献   

20.
《艳阳天》《金光大道》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体制下,政治权力、作家和文本、传播机制共同运作的结果。在作者、读者、评论互动的文学场域中,讨论了"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作家"浩然及其代表作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如何体现十七年和文革文学的经典文学运作机制以及浩然小说经典化历程中的独特主体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