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字,课本注释为:“鄙,边,这里作动词用。”没有说明是怎么动法。但根据全句的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来看的话,“鄙”似乎应释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为鄙”,由此,许多参考书都把此“鄙”看成是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这是高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时的说一句话.课本对"越国以鄙远"作了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远,指郑国."这五个字包含了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现象:"鄙"和"远"都是词类活用.其中,"远"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释为"边邑",原本是名词(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蜀之鄙有二僧"),注释说"这里用作动词",即"鄙"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这样认识当无异议.但在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作一般动词,也可以是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鄙"在这里肯定不是作一般动词.那么,它到底是意动还是使动呢?对此,注释并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总是被拿来同曹刿进行比较。人们往往把他置于"肉食者"的地位,用他的"鄙"反衬曹刿的"远谋"。那么,鲁庄公真的"鄙"吗?不尽然。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人教版长期以来将此文编入初中课本,当前其他很多版本也将此文编入初中教材.可是,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解释和翻译第六段的时候,对"卑鄙"一词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人教版教材"初级中学教科书"的注解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人教版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注解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同一种版本对"卑鄙"一词的注解前后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现代语文》(2005年第1期)林建楠先生《“鄙远”之“鄙”用法浅探》一文,颇有感触,也想就“鄙”字在“越国以鄙远”一句中的用法,与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6册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中有这样一句话: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下注释是这样写的:拿出袖子里笼着的铁锤,一锤打死晋鄙.前一个"椎"是名词,后一个"椎"是动词.袖是"藏在袖子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总是被拿来同曹刿进行比较。人们往往把他置于“肉食者”的地位,用他的“鄙”反衬曹刿的“远谋”。那么,鲁庄公真的“鄙”吗?不尽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情境"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频词,也是体现课程标准的关键点,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支点。情境设计有助于教师认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笔者从情境的概念界定、新教材中情境教学的体现以及情境教学设计等三方面阐释了对新形势下语文学习情境概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9.
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于2001年颁布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简称《高中语文课标》)又于2003年面世,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育与高中语文教育链接成一个完整、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大体系。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对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新的《高中语文课标》充分体现出它的鲜明特色: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其“选择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标》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板块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一板块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课标依据、思维演进路径、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一、课标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保持乐  相似文献   

11.
《训俭示康》篇有这样一段文字:“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课文对“鄙其小器”的注释是“孔子看不起他(管仲),批评他器量狭小”。这里“器量”是什么意思呢?查“器量”同“气量”(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及《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再查“气量”词条,则有两个义项:其一,旧指才识和品德的高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二是试题的内  相似文献   

13.
<正>依据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增加了"综合探究"课。此后,尽管四本必修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但一直保留了16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内容。在当前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标修订之际,很有必要研究教材"综合探究"与《课标》的匹配性问题,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一、"综合探究"的《课标》解读在教材价值导向上,现行教材(2014版)的单元"综合探究",提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探究素材,  相似文献   

14.
读了1978年第四期《语文学习》上赵国彦同志的《曹刿论战及其他》一文,有点不同的看法。赵文六次提到了鲁庄公的“鄙”,认为《曹刿论战》(以下简称《论战》)全文都是以庄公的“鄙”反衬曹刿的“谋”的。  相似文献   

15.
<都鄙问答>为日本近世哲学家石田梅岩的首部著作,集中体现了梅岩独具特色的"商人道"思想.<都鄙问答>中,梅岩指出,商人在从事商业活动时,应遵循"正直取利"、"彼立我立"的经营之道;在为人处世中,应以"俭约"、"勤勉"、"行仁义"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教教材”“用教材教”,还是“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材都是教和学的重要凭借,教材编排都应规范、有序、科学。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必修教材,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科书以学习专题统领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加强与实际联系,是社会、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高中数学课标课程的全面推行,探讨这个问题显得格外迫切.与此密切关联的问题是:如何让数学的学习生活化?1教材的"生活化"纵观高中数学课标课程,教材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删减了一些繁琐的计算和恒等变形,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专题概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强调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既定的教材内容,结合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构建了"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主要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合欢树》、初中学过的  相似文献   

19.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该文说的是公元前684年发生的长勺之战中,曹刿以其深谋远虑,帮助鲁庄公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传统意义上的解读是把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对举,鲁庄公俨然成了曹刿的陪衬,鲁庄公"小惠""小信"之"浅薄"陪衬出曹刿的"民本意识",鲁庄公以"将战""将驰"的"冒进"陪衬出曹刿"不可""可矣"的天才指挥,鲁庄公以"问其故"的"无知"陪衬出曹刿战略思想的深谋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版本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二、课标解读课标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