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2.
尽管在去哲尔赛岛的船上父母遇到了些不愉快,不过那个不负盛名的地方还是给了我们一份好心情。记得那天姐夫去订回家的船票,父亲还硬是冒雨追上去嘱咐他别再订来时的那条船、至于原因嘛,他一定打死也不会说是怕再见着于勒叔叔。  相似文献   

3.
谢洪喜 《现代语文》2009,(11):110-111
教学目标:1.学习提炼故事情节,理清思路的方法;2.学习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阅读方法;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学生认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庭,注重亲情。  相似文献   

4.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原因是怕碰到我那位“可怕”的于勒叔叔。望着与海水相接的灰蓝的天空,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是伤心?不,是痛心。有钱,于勒就是我的亲叔叔;没钱,他就是流氓、无赖。我们一家人紧紧地围着二姐和姐夫,生怕再出现第二个于勒,母亲浑身颤抖着,脸色无比苍白,她两眼发直,目视船头,不断地重复着:“这个狠心的贼,这个……”突然,母亲呆住了,因恼怒而挥舞的手停在半空。半晌,她才哆哆嗦嗦地说:“菲、菲、菲利普,你,你看……”顺着她们指的方向望去,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船头有位文质彬彬的先生,不,应该说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5.
解题作者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家庭锁事、种种遭遇之中,从他们的言谈行为、心理变化之中,自然而又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种种黑暗、污浊的阴影:虚伪、贪鄙、欺诈、冷酷、糜烂。他不但善于写入物的外形,而且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我的叔叔于勒》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达尔芒司家的一个故事。这篇小说通过达尔芒司一家对自己亲属于勒的关系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地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是冷酷无情的。  相似文献   

6.
罗兴萍 《学语文》2008,(1):19-19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作品,选入中学课本许多年了。对它的解读也是经典性的,认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绘,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张斗和《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4期)。这样的理解也是紧扣文本,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现象。但面对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当今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去哲尔赛岛的船上父母遇到了些不愉快,不过那个不负盛名的地方还是给了我们一份好心情。记得那天姐夫去订回家的船票,父亲还硬是冒雨追上去嘱咐他别再订来时的那条船。至于原因嘛,他一定打死也不会说是怕再见着于勒叔叔。  相似文献   

8.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莫泊桑(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老师培养,从小就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写作。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莫泊桑应征入伍,第二年战争结束,退役来到巴黎。他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匆匆忙忙地逃了回来,母亲满脸的抱怨,但碍于女婿在场,没有发泄出来。我们就这样,一面躲避于勒,一面仍过着拮据的生活。(开篇紧扣原文) 转眼间,到年底了,家家户户都筹划着,母亲正忙碌着,两个姐姐  相似文献   

10.
《我的叔叔于勒》是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的短篇佳作。一般说来,莫泊桑很少在自己的作品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态度,但读者从作品的客观艺术描写中,还是能感到作者的主观评价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菲利普夫妇卑鄙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其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思想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的主题,毫无疑问是符合主流的。但如果再琢磨琢磨本文尤其是文章的标题,似乎常规的教学中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我。在文中,我是若瑟夫,是于勒的侄子,这是最直观的认识。需要思考的是:在文中作为若瑟夫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文章标题中的我是想表达作为莫泊桑的我的什么样的内心?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阿维赛·马加利特在他为伯林的《观念的力量》一书写的“前言”中所云:伯林认为,观念获取力量并不仅仅甚至并不主要依靠它们的意义,而是依靠它们与情感和其他联想的联结。观念的力量是由意义和情感构成的矢量。[1]由这样的判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比手法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运用可归结为五种类型:故事情节对比、前后态度对比、夫妇性格对比、老少灵魂对比、自然环境对比。章指出,由于作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百相。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想:《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应当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触摸文本,感悟习得语言的精华后,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允许是多元的。”所以我的设想是在小说主题金钱说、虚荣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做更深一步挖掘,要求学生抓住小说中人物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品评能…  相似文献   

15.
张港 《现代语文》2001,(5):35-36
《我的叔叔于勒》中,几次提到了准确的钱数。先是讲“我”家里拮据时,说“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在写到“我”去向叔叔于勒付牡蛎钱时,母亲“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牡蛎钱应该是2法郎50生丁,“我”给于勒的是10个铜子的小费。  相似文献   

16.
17.
18.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变"与"不变",初步掌握人物形象。2.通过"信",把握人物性格的无助与卑微。3.还原小说本相,从叙事者角度揣摩作者的讽刺与同情。【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一个败家子。父母去世时给他留下过一笔钱,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份,就连哥嫂的那份也不放过。于是,按照当时的惯例,他被送去了美洲。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19.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执教:程红兵评析:钱伟康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  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下边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拮据(jū)栈(zhàn)桥煞(shà)白B.撬(qiào)开诧(chà)异赚(zhàn)钱C.褴褛(lǔ)糟蹋(tà)赔偿(cháng)D.别墅(yě)皱(zhòu)纹牡蛎(lì)2.选出下边句中加点词的正确的解释。①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A.名义B.名声,名誉C.说出②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A.刁难泼辣,不讲道理B.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C.生活没有着落的人③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