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早在2001年,我国师范教育的理念开始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的"教师教育"转型。教师教育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向"专业教育、入职辅导、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体系转变。[1]"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项针对农村学校师资脱岗培训和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培训计划,是教师教育"一举两得"的好办法。2010年海南省琼州学院参与"国培计划"顶岗  相似文献   

2.
2010年我国全面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十年来,"国培计划"历经了起步与探索、反思与转型两个阶段,培训了超过1500万名教师,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培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基本经验包括:坚持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坚持提升教师素质的目标导向,坚持及时反馈不断创新的顶层设计,坚持项目管理为主的推进方式,坚持输血不如造血的培训理念。展望未来,"国培计划"应促进多方联动,注重内在实效并深化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集中培训项目作为"国培计划"项目中一类重要的项目类型,能直接高效地落实培训目标.作为最早参与"国培计划"的综合性高校,北京大学在实施集中培训项目时,以解决培训实施的专业性和有效性问题为导向,基于学员需求、评估评价、活动设计、文化建设这四个关键环节和要素,形成了四个方面工作模式:"四阶段"迭代调研模式、"引领—协作—实践—反思"一体化培训评价设计模式、"工作坊"研修模式、"四位一体"的共情文化体验浸润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中培训项目的整体质量,借助"国培计划"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持续发展,更为充分地发挥高校的正向效应.在未来应该构建混合式培训模式新常态,继续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教师培训模式;灵活设置集中培训项目类型,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融通;深度研究"国培计划"理论与方法,形成中国特色教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凸显乡村教师对于中国教育实现"底部攻坚"的重要意义。乡村教师培训作为乡村教育持久发展的动力与重要支撑,截至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两大主要方式:大规模培训的"国培计划"与教育公益组织举办的小型化培训均存在不可逾越的难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为乡村教师培训带来了新机遇。通过解析影响目前乡村教师培训的相关因素,提出乡村教师培训的新路径:通过乡村教师需求分析,构建基于乡村教师培训需求的学习模式;更新培训内容,制定符合乡村教师的"菜单式"课程;探索适合乡村教师的多样化、特色化的培训模式;搭建互联网评价平台,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立乡村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坊,打造优质的专业培训团队。  相似文献   

5.
<正>高效的教师培训是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措施。近年来,各地陆续开展大规模的"国培""省培""市培"计划。而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应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然而,众多调研评估发现,现行的各种师资培训效果参差不齐,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对实际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高校中的培训大多讲的是高大上的内容,很少涉及乡村学校特别需要的内容,教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出台的背景下,以种类繁多的教师培训项目为特点的乡村教师培训发展模式开始向建设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转向。"国培计划"推动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强调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通过县域教师培训的系统规划、培训制度建设、本土培训团队培育以及全员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培训活动的开展,充分聚集县域内外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的教师培训资源,为乡村中小学教师自主选学提供服务。目前,这一体系的建立还存在政策、思维、人才、技术上的缺憾,借助制度建设、培训研究、培训管理者培训、培训试点和信息技术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困难,为乡村教师自主学习打造健全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落实国家发展乡村教育的政策、适应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缓解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及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2016年9月,河南省出台相关政策决定正式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目前实现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应采用长期路径与短期路径并行的策略:长期路径即职前培训,主要是依托师范院校免费定向培养全科型师范生;短期路径即职后培训,主要指通过校本培训或"国培计划"使在职教师转型为全科教师。  相似文献   

8.
"国培计划"是政府主导,具有国家意志的教师培训行动,是以项目的方式来推动中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因而政策的规范与引领是不可或缺的。"国培计划"实施五年来,其政策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始阶段(2010—2011年)、发展阶段(2012年)、完善阶段(2013年)和变革提升阶段(2014年)。结合"国培计划"政策的演进历程,"国培计划"的政策创新需要特别关注基于专业标准、基于专业发展、基于现实问题和基于学生需求等方面的创新趋向,以促进"国培计划"持续有效的实施和为探索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参加国培的积极性不高,"国培计划"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其培训模式比较单一等。要提高国培计划的效果,必须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培养方案,改进培训模式,提高学员的积极性,真正让培训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0.
自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在历时五年的国培进程中,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技能均受到"国培计划"的洗礼,可以说"国培计划"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在2014年的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期间所作重要讲话,对"国培计划"的成效予以高度肯定,并对下一步"国培计划"的改革实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近期,国家教育部门对历时5年的"国培计划"进行审慎的调研,在深层次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总结;为进一步提高"国培计划"的科学性、实效性,顶层设计了改革实施的总体架构,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5]10号),使国培的目标定位更加精准,集中支持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的设置更接地气,培训方式和培训过程更加符合教师的学习认知规律和专业成长规律。为便于广大基础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教育与培训系统各领域各环节的教育工作者对"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深化理解和全面掌握,现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刊登篇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严虹  项昭 《教学与管理》2022,(33):19-23
“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基于“国培十年”进行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性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全省各地乡村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情况,发现过去10年培训面临培训模式难以解决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培训体系难以满足教师实际需求,培训形式与教师工作之间矛盾突出,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严重失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乡村教师培训的发展取向: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搭建培训体系;借助信息手段,积极探寻解决工学矛盾和培训队伍差异性的有效途径;关注培训项目后效,突出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海教育》2013,(Z2):44-45
培训行政化、供需不匹配所导致的"被动培训"一直困扰着区域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所应起到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体现。随着教育转型发展的持续推进,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通过构建多元丰富的"个性化培训"课程模块,形成基础培训课程、特色培养课程、高端培育课程的梯次课程培训序列,突出"问题导向,现场培  相似文献   

13.
"国培计划"是国家政府主导,具有国家意志的教师培训行动,"国培计划"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2010-2018年"国培计划"相关政策文件,将"国培计划"两段历程划分成多个发展阶段,厘清了每一阶段的政策成效,详细分析了两段历程中各培训要素的变化,并从政策文件的变革趋势探讨了培训机构实施新时代"国培计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培计划"是一项自上而下推动的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化实践,体现了中国教师教育中的国家力量及其运作机制。以班主任国培计划为例:在组织与实施上,采取了层级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在内容与形式上,于课程化中凸显班主任专业的实践性;在效果与评价上,凸显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国培计划"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培养提供了中国经验和典型范例: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班主任培训的基层创新,培训学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雷清华 《教师》2014,(25):24-25
正"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10月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着力解决一线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在远程教师培训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提供了优质资源。该  相似文献   

16.
黄佑生 《湖南教育》2010,(10):32-33
2010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对各地创新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训重点的导向把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持续推进、社会角色深刻转变、群体性失落亟待缓解等问题呼唤乡村教师的文化转型。乡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由"人情"到"金钱",由首属群体向次属群体的过渡以及进入"弱关系社会"的现实,构成了乡村教师文化转型的基础。生活方式的重构和人文精神的重塑为他们的文化转型提供了方向。为了回应转型中的诸多挑战,除外源性的助力之外,还需要该群体挖掘其内源性动力,完成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培计划"政策文本的分析及对云南、新疆的调研,发现"国培计划"经过7年多的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以省为主、五级互动"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和"重心下移、机构先行"的在地化实施模式。教师学习是当前教师教育领域新兴的研究思潮,突出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情境性和合作性。"国培计划"管理模式和实施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学习理论中对于强调情境认知等方面的独特要求,但也存在着忽视教师学习主动性、漠视教师个体需求差异等问题。未来"国培计划"项目模式可借鉴教师学习理论,从完善培训学分银行制度、重视参与式培训、构建教师学习伙伴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一、内外结合,构建教师培训的四条主线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不外乎"利用外部资源"和"挖掘内部资源"两种途径。如果我们将这两种途径进一步细化,就可以衍化出多种方式。1.走出去。将教师派出去培训,这是教师培训的第一条主线。这也包括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其一,国培计划。学校每年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国培计划的各种培训名额,送教师出去培训。其二,全员培训。学校分批次将教师送到高校或有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访名校"是第二周期"国培计划"面向乡村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群体,实现培训对象精准定位的培训项目。受专业主义、解制主义取向以及惯常培训思维的影响,在项目价值定位、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认识模糊与操作偏差。以培训课程为切入点,从社会公正的视角,对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项目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项目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