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正>陈寅恪执教于中山大学时,讲课时校内教授旁听者常多于学生,陈因此有"教授之教授"的称谓。1953年12月1日上午,在陈寅恪家里,汪钱和自己的老师陈寅恪做了一次长谈。陈寅恪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  相似文献   

2.
独立精神     
2岁多的宝宝,很容易就会给人留下不听话、难管教的印象。是宝宝没有小时候乖了吗?还是另有隐情呢?  相似文献   

3.
陈先生的学问,近300年来一人而已!——傅斯年学生都来了,助手黄萱摇了摇铃。陈寅恪忙起身离开书桌,换好了长衫,拄着拐杖走到西面的大阳台,摸索着坐到黑板旁的藤椅上,准备上课。1953—1958年,岭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并入中山大学)东南区1号,这是陈寅恪一生最后的课堂。2012年3月,他为学生上课时的形象化身一座铜像,凝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一事,孙家洲教授和弟子断绝师生关系一事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众人对此持不同态度,有的认为教授悍卫了专家的"颜面",有的认为弟子敢于质疑权威。笔者愚见,认为教授的做法太过于偏激。从哲学角度来讲,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即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一种思想的兴起必定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郝相赫接连质疑学界前辈,这是不是从  相似文献   

5.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的名言。过去这一言说常被误解,需要多从学术视角去认识。它不是陈寅恪一人所见,而是当年相当一些人的共同取向,牵涉到时人关于学术与“我”之关联的认知,以及近代从历史研究中“人”的隐去到学术表述中“我”的消失这一发展进程。陈寅恪对学生再三强调“读书一定要独立”,强调“我”的主体性,意味着主观和客观可以是互补的,不必以客观取代主观,在当时的学术环境中有其特殊意义。至少在学术表述层面,我们需要让“我”回归。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个顽童、骑士,一个崇尚理性、自由和富于奇思异想的人。他被称为“文坛外的高手”,写小说写杂文,写的是非常中国的内容,但却最先受到海外学界的认同。幽默亦带调侃的语言,灼灼的思想与个性,他给叙事文学带来生动和智慧的革新,而那种健康、诚实、勇敢的精神,在轻风般自在穿行的想象力当中燃烧着、闪耀着,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无法抗拒那样的魅力:唾弃庸常、虚假、病变的生活,转而相信并创造自然而不乏幽默的欢乐。他就是深为许许多多人喜爱并怀念的作家——王小波。(编者)  相似文献   

7.
【新茶客入门】参与方式:写信给我们发E-mail(xywxx_cz@163.com)网上讨论版(b487290.xici.net)开学已一月有余,可很多茶客还在留恋假期轻松、慵懒的感觉。逝者如斯夫,还是让我们来看看上期茶楼里的留言吧!于逸凡(学生):我很想有独立的生活,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不希望什么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来做主。但怎么才能独立呢?记得小学里,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前几名。放学回家,一完成作业便去操场活动。爸爸妈妈从来不干涉我,还经常带我打球、下棋、逛街。可是到了初中我有些放松,成绩也退步了。爸爸妈妈很着急,给我报了英语、数学补习班。我很不情愿,…  相似文献   

8.
李巍 《学子》2014,(4):48-49
正我同学的学生是研究生,同时担任一年级班级辅导员,他的班里来了个很特别的新生:高考成绩非常好,而且有体育特长,据说是国家二级运动员。这样一位看着很优秀的孩子,报到的时候有七八位亲友从家乡送到北京,一应事情安排妥当后陪住了几天才小心离去。当时好些同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印证了家人之前的精心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9.
陆键东先生在《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倾注的大量情感,贯穿于《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始终。如此巧妙地运用这种技巧,可能与作者的编剧工作经历不无关系。全书史料之翔实同样不逊于其他同类作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11.
首先,我们需要就论题本身进行检讨:这个论坛牵涉到的主要概念称为"大学的学术精神".于是,我们有必要先围绕这个概念并对之本身进行厘清,继而才能为后续的议论提供一个可靠的支点.虽然这个命题似乎很"学术",但其实我们很容易掉进陷阱里去.原因是,当我们界定所谓"大学的学术精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柏拉图的注脚,或者说,是在拥抱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如果博客最初源于抒发内心,友人思想小聚的需要,那么译介时代下,当更多人希望倾听世界的脚步,那些妙趣横生的博客便应运而生。傅主们找来世界各地最精彩的故事和信息告诉大家,当语言不再成为障碍,我们的精神将趋于独立。  相似文献   

13.
史海燕 《班主任》2014,(6):12-13
正【案例描述】开学初,我收到琪同学妈妈的一条短信:老师好,琪11岁了,晚上还和我们一起睡。我一直想让他单独睡,可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昨晚甚至闹到半夜两点多,我骂了,打了,可他还是不肯一个人睡。后来竟然穿好衣服,说不睡了。问起原因,他说,他看过很多《查理九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似乎已被无数次谈及和讨论。我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当然主要指人文知识分子、作家等。这真相上可追溯到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下可联想至王朔无知者无畏。春秋争鸣当中的百家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自己的学说能得到某个诸侯青睐,从而获得成功。像儒家、法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道家等到了汉朝初期却成了国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讲课     
燕子 《学习之友》2006,(4):18-18
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大导师,即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四位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对清华校风学风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 3月至 1 1月 ,从北京 (“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研讨会”)到黑河 (“全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博士点新世纪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 ,再从北京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战略研讨会”)到广州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大大小小的学术研讨会上 ,与会学者对当下学术失范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们越是大声呼吁“确立学术评价体系 ,严格学术规范要求”① ,对学术违规失范现象就越是不满和愤慨。他们认为 ,目前光有具体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科研界的良性生存环境 ,比如复议、匿名评审…  相似文献   

17.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深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人类自由的向往,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非常可贵.弗洛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不同态度,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社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通过创造性的工作、爱和社会改革,来消除"逃避自由",实现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严复作为在中国传播自由主义思想的第一人,决定于他所具有的中学、西学的教育背景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其自由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西方自由主义著作的翻译之中,包括:与天争胜的进化论思想、渐进变革论思想、己轻群重的自由思想、经验归纳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具有极为强烈的自由思想,他始终把个体"己"放在基础性的地位,从生命本然的角度肯定个体"己";但是,陶渊明同时还有自觉的德性意识,这使得他的自由思想表现出与时流异趣的倾向。陶渊明坚持个体"己"与德性"己"的统一,有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个歧义颇多的词,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哈耶克的自由思想重视了个人自由和自由的价值,论述了法治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然哈耶克的自由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