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一种潮流,1988年发表在美国的《21世纪的数学基础》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把前面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而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设计与生成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前提,其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事关问题质量.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2.
沈寒冰 《考试周刊》2023,(37):88-91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解决数学的问题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能难以适应,尤其是在数学计算方面。数形结合,是利用数与形之间相互转变、相辅相成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办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思想,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办法。在数学中加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就能够在计算中让算式更简单,进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掌握更好的算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规则学习主要包括运算法则、公式、运算律与性质等方面,它是联结数学概念学习与数学问题解决的桥梁,学生通过建构数学规则并在规则应用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完整的数学规则体系.学习迁移一般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维体验学习是数学体验学习的一种,是通过观察与分析、猜想与验证等"抽象"思维而获得的一种体验.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适的思维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思维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驱动性问题,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解"的数学建模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新颖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它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  相似文献   

6.
论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伴随着认知操作的序列性,数学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比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8及了数学策略性知识学习的表征与量表编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解决是在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学习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数学的文化意蕴,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数学实验意识的淡薄在小学数学教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比较普遍,甚至有人认为数学不需要实验。实际上,数学实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进行数学探究的一种方式,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数学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探索数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倡导建构一种基于实验的“做数学”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想是学生对数学基本理论和数学理论背后的本质的认知,也是解决重难点问题的方法指导,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逻辑推理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鉴于数学思想在数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培养,更要重视培养将数学思想从理论层面转化为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顶层思想设计和技巧工具。真正将数学思想转化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素养能力,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就某章节知识点或试题所蕴含,体现的数学思想抽化出来,并没有应用数学思想返回来去哺育课堂,去分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从而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而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将数学思想以一种学习技能去掌握学习数学知识,以一种解题思想,指导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思想是空洞无力的,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无法提高的,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不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一要求。因此本文基于数学思想是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的视角切入展开,具体就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在突破高中数学教学难点从试题案例的视角展开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习方法。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学习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去自主选择研究学习课题,亲身去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文介绍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探讨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一种全新的数学工具,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体会数学的内部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足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设计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一务有效的教学思路。“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数学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获得灵活的数学知识和高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以“问题解决”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使数学学习与具体问题解决过程相一致,为实现数学课程目标提供了一种动态、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郑毓信先生认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学数学就是作数学,也即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数学”。目前,怎样应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试图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蕴含全新的教学理念与价值诉求,其本质是师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基于学习论、教学论和课程论三大理论的内涵挖掘,围绕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任务、策略和评价四个方面,建构了指向“学教评一体化”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从操作层面进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7.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经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仅是数学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问题解决与学生的思维活动密切联系,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一线教师应根据具体需要,设计好基于不同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丁淑琴 《考试周刊》2013,(90):55-56
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建构“问题性教学”培养问题发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数学"问题性教学"的涵义 数学"问题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1)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数学学习的核心应放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2)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3)学生总被要求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仆从型灌输型的教育;(4)教育应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既保证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发展学生"创造性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