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把人作为自己学说的出发点,并以此来建构自己的学说体系。人的本质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展开,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也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索基础之上的。通过系统解析马克思文本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进一步理解其精神实质,进而走近马克思主义思想殿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当代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帮助我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合乎人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提出对于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帮助我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选择合乎人性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价值取向当代建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其建构路径,这一建构路径一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变革内容上,阐明唯物史观对历史上优秀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二要体现在唯物史观历史演变上,阐明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在唯物史观演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三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确立为唯物史观理论的基本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哲学基础上,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以研究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内容,致力于实现"完整的人"的终极目标,实现了人的现实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本质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对人的本质思想当代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问题、塑造人的本质,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发展观,其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有其独特的内涵,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今天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努力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中对人的认识都囿于对抽象人性的探讨,因而对人的研究不可能形成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总结和继承以往关于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的解答了人的问题并为人类的解放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切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源和流,马克思主义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的“源”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大厦,就竖立在唯物史观这个基础之上。唯物史观自诞生以来,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历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等等)提供了基础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然苏东剧变后,学术界有人对唯物史观持怀疑态度,为此,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唯物史观与21世纪社会科学”研讨会,探讨唯物史观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发展和命运问题。本组笔谈章是从与会专家学提交的研讨论中取的,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唯物史观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价值,目的是引起更多的学人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邹兴明 《红领巾》2004,(1):21-24
历史是由注释组成的.每一个注释都是历史片断的回放和缩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历史注释中得到体现和说明.人们在注释历史,历史也在注释人们.人们注释历史是对历史的雕刻和理解,历史注释人们是对人们的铭记和评价.每一部个体人生史在历史中表现为大小不同的历史注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创立唯物史观存在内在联系。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理性、自由——人本身——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认识到先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源——不懂得“实践”的革命意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全面阐发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人学观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多层次的理论规定,并进一步指出"现实的个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价值学研究基于传统认识论而有误读马克思的情况,不理解唯物史观是一种蕴含着价值揭示和以之作为立场的理论。事实上,在马克思实践观的视野中,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就是价值存在,马克思从实践的立场来论述社会存在就包括了价值的揭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核心范畴和命题是"人的发展",只有把人的发展作为实践的历史规定去理解和把握,才能弄清唯物史观的价值规定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何晓梅 《文教资料》2006,2(15):140-14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思辨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人,并对现实的人做了科学规定。“现实的人”这个概念中蕴藏着促使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人的问题历来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哲学史上中外先哲们竞相阐发各自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继承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紧密相关,人的价值在人生和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研究人的问题,不能不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本质"问题,不仅是马克思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前探讨以人为本的问题,更需要从文本研究的角度弄清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信奉黑格尔、用黑格尔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到信奉费尔巴哈、用费尔巴哈的范畴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再到形成自己唯物史观思想、用唯物史观范畴——"现实的人"表达自己人的本质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揭示出人类社会历史产生的前提,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提出奠定科学的基础,为打开唯物史观世界大门提供了钥匙。因此,深入了解“现实的个人”提出的过程,以及其内在的三重规定性,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以及“人的本质”的认识,更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人类解放事业中,坚定为民初心、扛起复兴使命、展现大国担当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思想所揭示的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人与自然人的统一,以及作为目的而非手段存在的人的思想,在历史的发展中越来越展示出其理论价值与时代魅力。代表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发展目标正是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的时代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不仅在于形成了的唯物史观,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认为"现实的个人"其实就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的人,从而摆脱了传统哲学上抽象的人的概念,对唯物史观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总体性的“人的类本质”出发去阐明现实人的生活状况,还是以“利己主义的人”为出发点去论述总体性的社会现实状况,这两个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抽象的,都不是彻底现实的东西,所以,马克思在由此出发去阐述历史、证实历史观的道路上遇到了理论难题。而正是把“人的类本质”所内蕴的辩证法和“利己主义的人”所内蕴的唯物论内在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得出了“现实的个人”的结论,建立起了一个既是辩证的又是唯物的新的出发点,从而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愧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