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本文结合听课案例就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教师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评价标准的确发生了变化,界定一堂语文课是否是优质、高效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动起来,是否产生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是否大胆质疑,是否融情于教学,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笔者经常组织和参与评课 ,发现有相当多的老师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即主要评价授课老师的表现 ,如基本功是否扎实、表达是否流畅准确、板书是否规范、教材是否吃透、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等。实际上 ,这种评价是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根本出发点的 ,是背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评价一堂语文课的优劣 ,就是要看学生在这堂课上获得了什么 ,是否掌握了方法、发展了智力、形成了能力。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一堂语文课 :一、看教学目标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1.教学目标要紧扣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优质课堂的标准随之发生了改变,体现在以学定教,优化教学模式。一堂高效出彩的语文课,主要看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精神面貌;教学模式是否呆板;教学手段是否丰富多彩;师生互动,生生研讨是否有效落实;学生的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5.
上出一堂优质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王建坤 《考试周刊》2014,(17):49-50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然而,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很难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如何评价一堂课对新课改的推进十分重要,对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影响深远。通过听课、磨课、评课,结合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积累,作者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作了思考:评价一堂语文课如何,不能仅看教师表演得如何,或简单地看课堂气氛怎样,更主要的是看在这堂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注重有效生成。好课犹如春雨润物,好课让人怡情广识,好课让人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正>判定一堂课是否优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标尺——课堂气氛。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热烈,课堂显得生动有吸引力,听课的领导、教研员也常常被课堂活动吸引,更倾向于将这样的课确定为优质课。确实,这样的语文课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我们讨论语文课的优质与否,如果被"气氛是否活跃"牵着鼻子走,就容易失之偏颇。1请看一位教师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苏教版二下)一课的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中,一堂优质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自身要求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课改之路在何方?2005年第l期的<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在"热点"专栏中曾就此问题作了专门讨论.确实,这个问题可能是令众多同行颇感困惑的话题.笔者在看完王荣生、任玲、马豫三位老师及其他各地同行的观点后,顿悟到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根本应落脚在学生身上,不应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应重视学生的"学".通过教师的引航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用生命情感去走进文本,体验文本,走进角色,获得新知,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发现者、体验者和探究者.简而言之,语文课堂就是要看学生学得如何、过程是否愉悦、结果是否真实.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要有点"乱一弹-琴"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下,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瞄准什么呢?这是语文教师脑海里常有的重要问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瞄准教学目标、思路、方法、细节。一、瞄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  相似文献   

11.
不管我们在评课时采用何种技巧和评说方式,我们内心在肯定或否定一堂课时,总会有自己的判断依据。我在这里提出我的“体、面、线、点”评课观。一、“体”,评课时看整体、看主流。评价一堂语文课,既要看它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也要看它的枝枝节节处理得是否妥贴,更要看它的目标、方向是否正确。一堂课,不能孤立地、分割地看,而是要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先有一个整体印象,整体印象决定对课堂优劣的定论。整体印象的获得,就是要抓住主要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抓住一两个细节大赞特赞或大批特批。主要的东西处理得好,就应该是一堂好课;细节处理得再好,但方向有错误,就应该是一堂有待改进的课。所以,我们评课教师要有整体观。有了整体观,就能避免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就能客观、正确地把握评课的基准。二、“面”,评课时看各种关系的处理。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显示了教师的课前功底,教师的文本观念、教师的预设能力,教师课备得深不深,把握教材的能力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与败。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执教者预设能力的高下呢?①作为评课者,我们要能清晰地发现执教者是否准确把握了这堂课在这个单元、这本语文书中的位置。②要能评判执教者确立的课堂重点、难点是否恰当。该...  相似文献   

12.
许纪友 《学语文》2013,(4):8-10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每堂课必练的把式,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态和看家手艺,是语文教师才、学、识、德等素养的综合展示。一堂语文课,看你从哪里入口进行文本解读,就知道你道行有多深,技艺有多高;一堂语文课,看你能否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笑起来和跳起来,就知道你的教学功底有多厚,教学艺术有多高超。  相似文献   

13.
衡量一堂语文课是不是好课,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与否,取决于课堂上是否涌动着学生的思想,取决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有足够的学生思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兴未艾。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标准很多,就教学手段而言,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否就是一堂好课呢?诚然,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  相似文献   

15.
张晓菊 《山东教育》2001,(17):45-45
从某种角度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堂美育课,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文章鉴赏家。这是因为好的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既是艺术,就需要赏析,如同佳茗需要品味一样。那么,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应当品什么?又当如何品?品什么?在这里,重点谈三点。  相似文献   

16.
人们听过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往往会说,这堂课上出了语文课的味道,听得过瘾。有“味道”是对课的赞赏和认可,但却又是比较模糊的一种评价,这“味道”到底指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就是三个字:“实”、“活”、“美”。一堂熔“实”、“活”、“美”于一炉的语文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实 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参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教师都是有备而来,竟争相当激烈。自然,大家对专家评委的评课思想就极为关注。作为评委之一的钱梦龙老师在大赛期间的一次报告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评委,我们评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实验已几年了,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课了?难道我过去的方法都过时了吗?有的教师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去落实。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的一点体会。一、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评价一节好课,以往我们常常是看教师的“讲”,现在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体现;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复杂性活动,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必须具备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常常有感于有真才实学的教育同行,在评课的时候总能一语中的,切中上课者的要害。作为参加评课者,要有一套衡量高效优质课的标准,凸显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特性。那么,高效优质语文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一、深刻通透的教材理解一堂高效的优质课,首先是建立在透彻深刻的教材的把握度上的。赞可夫说:"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这里的深刻,指的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师自己对教材都吃透不了,无法达到教材的核心内涵,自然无法将之授于学生。深刻地钻研教材,犹如庖丁解牛,下刀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20.
一堂语文课成功还是失败,我们常常根据这堂课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多样而新颖,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等方面衡量.在新课程已经改革多年的基础上,在语文课从繁华热闹到返璞自然的转变中,我们是否应该把研读教材的成功与否也纳入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中呢?其实,研读教材并不是什么新名词,新事物,它本身就应该伴随着语文教学一起前进,一起成长.然而,研读教材这个上课前的准备过程往往被忽视,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摒弃了思考,备课流稃就是看看课文和教参,有的就是凭原有的印象,然后就上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