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中小学教师却严重缺乏公民教育的能力及其品质。为了成功实施公民教育,我们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公民教育能力。权利主体的培育能力、公共理性的培育能力、反思完善公民教育的能力等都应成为我国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公民教育能力,教师教育的重点需要从"角色规定"转向"身份认同",学校有必要成为自由民主的场域,中小学和大学有必要结成合作伙伴,进行平等合作等。  相似文献   

2.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了政治现代化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实现我国长治久安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的重要任务。政治现代化离不开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支撑,而公民教育作为转型中的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公民教育——也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5.
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这一重大任务已被提到日程上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公民是积极参与公共实践、具有公共理性、承担公共伦理义务、促进公共福祉的道德主体,其根本特征是具有公共认同、公共理性、公共风范等构成的公共精神。政治是公民合作的实践体系,其目的是追求公共福祉,政治通过法治与制度实践,提升公民技能;教育通过学校生活形式,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教育培养伦理型公民,才能把人的健全发展与社会的良好建构统合起来。当代教育需要走出对个人谋取市场化利益的工具性职能训练,在制度、目标、内容、结构的全方位改革中转向公民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钟启泉 《辽宁教育》2011,(10):55-55
我国的公民教育应当承担起培育“具有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承担公民责任、维护公民权利、参与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责任”。为此,需要根本变革“以传统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公民教育是攻克应试教育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主要表现在民族国家为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制度前提、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稳定的秩序保障。民族国家的建构则需要民族认同为其提供共同体意识支撑和政治合法性证明。而民族认同的形塑离不开公民教育,民族认同教育也因此构成公民教育的重要维度。民族认同的培育主要通过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学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校外的各种活动等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
龚燕泉 《教育探索》2003,(12):86-87
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首要的是确立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在造就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形成了地域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研究经济先发达起来地区的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现状,寻找和发掘有益于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校外课程资源,促进小学生所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校本课程与学生生活社区活动相融合,对于小学生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推动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一体化,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学校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是指为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成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的学校公民教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就是学校德育;而狭义的学校公民教育,则是指德育的一条途径——公民课。 在我国,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公民教育长期被忽视。去年召开的党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把“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的要求之一而明确提出来。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体现,它为我国学校研究和实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本文拟就国内外学校公民教育的概况、我国学校开展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公民教育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视,从而加快学校德育改革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培养健全公民意识、引导正确公民行为、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新时期,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已经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公民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公民自我教育四个方面,合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理性精神的公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公民教育:国家意志与教育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是一个涉及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严峻问题,现代化的根本含义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公民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公民教育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是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应明确提升到国家意志的层次。将塑造、培养现代公民上升为国家意志,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我国教育目标方针,构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体系,奠定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与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自然成为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在学校中创建、培育和谐的公民意识环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德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认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迈向公民社会的步伐也在加快。公民社会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民主建制,而且还要不断培育该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在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是其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公民社会的特质,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当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来引导疏通。就公民教育来讲,又有很多内容,其中包含的公民意识培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公共生活为学校公民教育提供了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公共伦理的基础,使得学校公民教育能够在具有公共性的生活实践和伦理氛围中形成和发展。以公共生活为根基,学校公民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公民德性品质、公民民主品质、公民理性品质和公民行动品质。学校公民教育有必要建构一种以公共生活为核心的学校生活实践体系,包括协商对话、社团自治以...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教育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同时,民主制度促进公民教育发展。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公民教育,以提高我国的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德育现代化转向的价值目的和逻辑原点,德育现代化应当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宗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内,德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体现在其培育现代中国公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德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德育现代化实践价值的彰显倚赖于德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构建,即多维设计德育目标、多向建构德育课程、多元改革德育评价,以此助力德育现代化实践的推进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强调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社群事务,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养成公民资质。本文对美国学校公民资质教育理论、实践以及相关文献展开研究,对学校公民参与社群管理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对参与探讨地方公共议题、参与关注特殊群体,以及参与社群事务管理等案例进行了阐释。我国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为人民服务,对一系列志愿活动项目进行服务学习式的转化,从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公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主题。中学生未来的角色众所周知,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公民教育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显然要把学生公民教育摆在思想教育的突出位置上,在校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养成正确的公民行为习惯。针对中学公民教育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学公民教育的目标、环境等方面不断创新,尝试建构针对性更强的中学公民教育体系,为未来培育合格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中学公民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为社会培育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公民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已有的相关实证数据,分析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素养尚存在公民素养基本常识欠缺,公民意识没有转化为参与行为以及缺少有效的公民参与平台等问题。因此,构筑一个以学生、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参与为目标的公民素养提升机制,是公民教育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使命和大学生公民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