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读《隆中对》时,我设置了"评价孔明"的环节。出乎意料的是,有个学生竟说他发现了诸葛亮的阴招。他叫马强,虽然个子不比别人矮(座位在最后排),学习却不比别  相似文献   

2.
课前,可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读读《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精彩片段,对诸葛亮的性格、才能、人品有一个大致了解。东汉末年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混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后来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着又想乘胜南下。当时的刘备虽贵为"汉室之胄",但在军阀混战中却一直依附于别  相似文献   

3.
《隆中对》以十分洗练的文笔,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是正面描写。“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为全文的纲,以下都是围绕着这一句来写的。躬耕是表面现象,自比管仲、乐毅才是诸葛亮的真正抱负,然而“时人莫之许也”。这就从侧面否定了正面。但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又从侧面肯定了正面。然后,借徐庶的口进一步肯定诸葛亮为“卧龙”,再次侧面肯定了正面。可是刘备却说:“君与俱来。”可见,刘备还是不以为然,又从侧面否定了正面。徐庶却说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应聘》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着重介绍了应聘的要求和技巧。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点,本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应聘》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着重介绍了应聘的要求和技巧。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结合中职生的专业特点,本课时的教学将创设情景,模拟面试,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案例。通过合作交流、模拟探究等专题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诸葛亮是伟大的战略家,长于战略策划。诸葛亮《隆中对》是一个全面而又周详的战略构想。《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对当时天下大势的分析,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联吴"的战略方针、战略措施,从总体上看是准确的、可行的,因而成为刘备集团立国和兴复汉室的基本指导思想。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导致了《隆中对》战略构想的中途夭折。《隆中对》战略构想的最终目标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不在它本身,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是由于刘备和关羽偏离了《隆中对》的战略构想所致。  相似文献   

8.
“自比管、乐”是诸葛亮在对朋友的人生规划同时对自己人生的规划,《隆中对》是他为刘备集团制定的发展规划。这些规划都得到较好实现。他的规划才能来自他的天赋;来自他“观其大略”的读书和思维方法形成的超强分析综合能力;来自襄阳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提供的条件,师友们十几年给予的教诲、启迪等等。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也是策划大家、规划大师。  相似文献   

9.
《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到天下三分的未来,指出了实现天下三分的途径,提出了“兴复汉室”的长远任务,这是它的成功之处。“跨有荆益”是它最大的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10.
蜀汉的政略方针在夷陵之战以前和以后是有变化的。夷陵之战的失败,给了蜀国一个沉重的教训,使它的当权人诸葛亮不得不对蜀汉的政略方针作一深入的思考,其结果,就是蜀汉政权对以前的政略方针作了局部的调整和改变。诸葛亮北伐的直接目的,既不是北伐中原,也不是以攻为守,而是进占陇右,进而占有关中,配置起两路进攻中原的另一支钳臂。这在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中都体现出来。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义主要为:一具有弥补蜀汉以前政略失误;二关系到蜀汉的国力能否进一步壮大;三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北进中原,兴复汉室的最终目标;四关系到能否与孙吴一起建立起新的钳形攻击曹魏的态势。诸葛亮北伐把主战场推向魏境,使司马懿不敢与之决战,大大地宣扬了蜀汉国威,鼓舞了蜀汉君臣和军民振兴蜀汉的壮志。其预期战略目标虽未实现,但对蜀汉国力的增强,对主敌曹魏的防御,都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1.
《隆中对》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解说: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习,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自读程序】一、备读,内引激趣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  相似文献   

12.
《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刊载田余庆教授《〈隆中对〉再认识》一文,是近来以实事求是态度研究诸葛亮《隆中对》,兼评价刘备及诸葛亮的颇具分量的学术论文.全文据历史资料立论,不溢美,不回护,也力求不苛责古人.作者撰此文的目的,似乎是对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几桩创业之初人臣为君主从战略方面画进取之策,终致应验的事件中  相似文献   

13.
“学习环(learning cycle)”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简称SCIS)项目。作为一种科学教学策略,“学习环”分为探究、概念引入、概念应用三个阶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价值观。探究是“学习环”框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SCIS项目的成功实施,许多科学教育者将“学习环”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课程发展模式,并对其基本模式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发展,使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于有志于在产品营销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年轻人,要想成功应聘进入有一定规模的大公词、大企业,究竟应当注意哪些具体要求和细节呢?以下就是我在走访一些人才咨询公司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一般而言,招聘单位都比较注重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少要求达到中专学历,所学专业不限,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最好从事过产品销售方面的工作,另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举止和谈吐。  相似文献   

15.
义教初语新版第六册课文《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句,课文下注解对《梁父吟》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即为“汉乐府诗篇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但《梁父吟》一诗的具体内容注中未作任何解释。为此,笔者依照史料,作了考证,并作点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兴汉大业的畅谈中,分析和展现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事军才能以及《隆中对》这篇章叙事简洁生动、行流畅自然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备自起兵到建安年间,已转战数年,仍是节节败退,无立锥之地,201年,投奔荆州刘表.奋斗几年仍无建树.在徐庶的推荐下,他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天下形势,为他策划了一套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战略策略,这套策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18.
19.
一、成功舞台梦想剧场向我们敞开,星光大道为我们铺就。现在,社会给我们每个人提供的舞台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也越来越大。此时,我们最需要问自己的是:准备好了吗?成功之道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季羡林,看看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展示季老的图片、成功记录和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  相似文献   

20.
《隆中对》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文章叙述了诸葛亮隐居于隆中 ,刘备三顾草庐向其询问复兴大计时 ,二人在草庐中的一番对话 ,故又名《草庐对》。诸葛亮素有大志 ,经常吟唱《梁父吟》 ,自比于管仲、乐毅。很好地表现了他宏大的政治抱负。第一段 ,在诸葛亮出场之前 ,先对他作一概括介绍 ,突出他的宏大政治抱负 ,为后文写他的雄才大略打下基础。刘备是汉皇室中山靖王的后代 ,也是靠镇压黄巾起义军起家的 ,但实力单薄 ,无固定的地盘 ,一直辗转奔波 ,依附别人 ,此时驻扎在新野。这一句交代很有必要 ,一方面说明刘备立足未稳 ,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