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转识成智"原本是佛教唯识宗的一个命题,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对其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之后,将其确立为自己"智慧说"的核心命题。冯契先生所说的"转识成智"就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思想政治课的"转识成智",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笔者针对思想政治课"转识成智"的教学策略问题,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贴近生活,融中求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实现"转识成智",必须与"生活世界"沟通,引导学生在知识与生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在教学的知识使命问题上,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而忽视了"转识成智"的价值。所谓"转识成智",是指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转识成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通道。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写道:"与过去不一样的是,现在的儿童不得不生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周世东 《江苏教育》2014,(12):39-43
长期以来,在教学的知识使命问题上,人们较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而忽视了“转识成智”的价值。所谓“转识成智”,是指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过程。“转识成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通道。  相似文献   

6.
"转识成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取向,而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转识成智"的有效路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智慧范型的教育,引导未来教师在建构式学习中化"公共知识"为"个人知识",培育其理论智慧;二是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时空与有效的实践指导,努力将他们置身于未来将要面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中进行实际操练,培育其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代教学不能单纯的以知识的积累为目的,其价值追求应该是"转识成智",也就是说,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受教育者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积累和应用,最终实现自身智慧的养成。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体内容,有着丰富、广博的教育内容。因此,与时俱进地为儒家教育方法注入时代特色,将其教育思想批判地应用到现代教学中,能够凸显主体本位和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从这个视角上来说,儒家教育思想蕴涵了一种必要路径,能够实现受教育者"转识成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生长点为根,引领学生理解知识的充分广度、知识的充分深度和知识的充分关联度,是构建深度教学的3个行动准则.深度教学能把知识所凝结的思想要素、智慧成分和德性涵养充分表现出来,做到转识成知、转知成智.  相似文献   

9.
"转识成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取向,而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转识成智"的有效路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智慧范型的教育,引导未来教师在建构式学习中化"公共知识"为"个人知识",提高其理论素养;二是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时空与有效的实践指导,努力将他们置身于未来需要面对的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中进行实际操练,培育其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0.
终极关怀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自身终极意义的追问。冯契先生以"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作为其终极关怀的路径,在理性与信仰相统一的基础上,在个体的自在与群己关系的自由中,在人类的生存实践即人类生存体验中,转识成智,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实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转识成智"与哲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识成智”的现代意义在于化知识为能力和德性。哲学与人的能力和德性内在地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哲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坚持哲学教学中“转识成智”,就要在拓展理论视野中激发受教育者反思的兴趣、提升受教育者人文精神的境界。这就对哲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哲学教材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毋庸质疑,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个人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智慧的养成,即"转识成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凸显了主体本位、能力本位、实践本位的教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蕴涵了实现个人"转识成智"的一种必要路径。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演化过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机制,可以看出课程知识教学中知识与智慧的"联姻"状况,这也使得"转识成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在当下课堂中存在着课程知识教学被遮蔽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离身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架空"与"情境无涉";"工具理性":课程知识教学的"事实中立"与"教化拜物";"意义迷失":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屏蔽"与"智慧窄化"。课程知识教学的解蔽过程,即"破"遮蔽而"立"本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具身体悟":课程知识教学的"主体在场"与"情境嵌入";"视域融合":课程知识教学的"价值负载"与"教育学化";"意义回归":课程知识教学的"对话敞开"与"智慧生成"。最终,在"转识成智"的过程中达到一种"圆融"的智慧境界。  相似文献   

14.
借用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智慧说理论,可以对美学家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神性智慧"作出形而上学的阐发;通过从形上层面界定神性智慧的概念,阐述转识成智的可能性,进而把对儿童神性智慧的守护与存养同滕守尧先生的生态式教育理论相结合,从而尝试寻找一条在儿童教育中进行生命关怀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的道德教育中,"转识成智"成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从无知到知,从知识到智慧"构成了道德教育的第一层面。但不容忽视的是,智慧须向现实生活回归,指导人生存在的不同境界,才能克服其抽象的形而上学性,"由智化境"构成道德教育的第二层面。由此,道德教育的价值趋向呈现为"转识成智"与"由智化境"的二维镜像,把形而上的超越性与主体存在的现实性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知行合一、智慧与境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作为知识形态的"钱伟长之问"、"拆除四堵墙"理论和"三制三自"制度是钱伟长先生在治学经验和治校实践中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理论创造。"学会学习"思想和"转识成智"理念是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智慧表达。在反思和创新中践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就要把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意识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意志,还要不断地对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以智慧型创新人才为主流的社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智慧。因此,"转识成智"成了课程与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实现"知识人"到"智慧人"的转变;释放人的天性,实现个体精神自由;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课程与教学中的"转识成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个体认知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追求智慧之学,高等学校的哲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启智慧。哲学教学要以锻炼学生的理论思维、培养学生的德性、提高学生的境界为目的,要使学生从"习德"到"自得",化哲学知识为人生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的智慧教育,就是要"转识成智",帮助学生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为学生的幸福未来和智慧生活奠基。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学校,打造了教师智慧发展的新范式;以问题、参与、体验为核心要素,开拓了学生智慧学习的新路径;突出发展性、生活化、选择性,建设了课程智慧建构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伴随智能时代的到来,智慧教育应运而生,同时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应用型高校智慧教学可以理解为知识的传递与教育、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智慧的培养与形成三个层面,将人才培养过程"转识为智"。基于此,应用型高校应从教育教学的基础、主体、过程和效果四个方面建构智慧课堂,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智慧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