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咏柳〉赏析》是一篇诗歌赏析文章。学习诗歌赏析,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三味(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须得在教程教法上为学生设计一种“捷径”,使其登堂入室,探囊取物,得之于心;否则会使学生困惑、枯燥而无所获。  相似文献   

3.
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人运用想象,创造境界,将深意和情感熔铸于其中.读者体味诗歌时,把握其语言,运用想象,再造形象,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妙悟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情思.巴尔扎克指出:"真心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谈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士?论诗:"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我们则要通过"一爪一鳞"想象出那个"全龙".这些经验之谈告诉人们赏析诗歌也要运用想象.《望天门山》共四句,句句写景,似纯粹写景之作,别无深意,但反复体验玩味,又觉别有天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楚江中断天门,天门开,碧蓝的江水浩浩荡荡由西向东流到灭门又折转向北.这两句状远眺天门的悠远之景,巧妙入题——"望天门山".开篇就揭出"望",情萌其中.首句天门之景,侧重写山.交  相似文献   

4.
抓住诗歌的特点,把握形象,领会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解答的关键。"诗言志",诗人作诗总有其要抒发的感情,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不是纯客观地对待对象,或爱或恨,或喜或怒,总有一定的感情和态度。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抒情。人的感情是主观的,抽象的,直接抒发易失之空泛直露,读者只有依附于一定的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才会感到诗意浓郁,令人回味。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离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首先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其后还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对艾青的一首诗的赏析:  相似文献   

6.
想象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想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那么,什么是诗歌鉴赏的想象法呢?我们用以下图示来表述: 语言文字(诗歌)→画面→意义 ①知识经验的积累 ②写作背景 图示表明。完成诗歌的鉴赏需分两个步骤完成:一是通过读者的想象把诗歌的语言换化成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画面。这个过程能顺利完成要靠知识经验的积累,即平时在生活、学习中得来的学问;二是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诗人经历等),再一次理解这些画面,挖掘诗歌语言所  相似文献   

7.
诗歌和诗歌教学的特质是它的审美性.改变诗歌教学中"唯理性"倾向和"肢解式"的模式,必须重新"拾回"审美赏析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应当成为一个感受美(诗的意境和情感)、鉴赏美(诗的内容和形式)、内化美(美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美(美的思想和行动)的过程,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获得审美愉悦、人格提升、个性张扬.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诗人,而是要让他们爱诗、读诗,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咀嚼其意,在文学的殿堂里陶冶性情,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下面就诗歌教学如何进行审美赏析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沈永年 《语文天地》2012,(18):29-30
司马光认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诗歌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含蓄而意在言外。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说:"含蓄者,意不泄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学会剥茧抽丝,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一、拨开云雾见青天——含蓄艺术的具体表现别林斯基曾说:"诗人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要想达到意在言外的效果,诗歌宜用多样意象,运用多种手法。哪些手法可以表现意在  相似文献   

9.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阿伦·坡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一生所写诗歌虽不足50首,生前也未受到美国文坛的重视,却开创西方现代诗歌之先河,他的诗带有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美人及美人之死是他写作的主要内容,他的许多诗歌格律严谨、形象奇特、气氛凄凉,富有音乐美.本文主要简述诗人生平及其诗歌赏析.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情意。  相似文献   

13.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中,诗歌写作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怎样指导学生赏析古今中外的诗歌,帮助他们掌握诗歌的技巧并能够熟练地创作出融入了自己思想感情的优秀诗歌,是每位中职学校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诗歌是一种文学形态,它是语言的精华,是最饱含感情和最富有想象的话言形式,诗歌的写作不是轻而易举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二册的后两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写作简单诗歌的能力,这对于常规教学是一个冲击和突破,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主要  相似文献   

14.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诗歌赏析题型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下面就谈谈应考策略。一、解答赏析题的一般步骤1.精读点作。诵读全诗,要抓住诗歌所描写的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创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他的诗歌也正是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既为世人展开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和壮丽多彩的形象领域,也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简要从想象这个角度对李白诗歌艺术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创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他的诗歌也正是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既为世人展开无限广阔的幻想世界和壮丽多彩的形象领域,也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本文简要从想象这个角度对李白诗歌艺术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正西渡是当代诗坛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如一些学人所言,研究批评家的诗歌,首先要研究其诗歌批评。西渡的诗歌批评是以研究海子和骆一禾知名的。也许以此之故,西渡的诗歌写作仿佛也受到这两位已故诗人的影响。西渡曾经指出,海子、骆一禾、戈麦的离世,使得中国诗歌的发展中断了"复活"或"新生"的重要方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诗歌写作"完全放弃了体现在上述诗人身上的宏大抱负——一种扩展性的诗歌时空和诗歌心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质朴、自然,既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山水田园派诗人的诗风,又以画法入诗,使诗歌更加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和生动性.王维创作的一百三十七首山水田园诗大多选用"白云"、"落日"、"流水"、"空山"、"明月"、"杨柳"等意象,其中"山"与"月(日)"意象交织融合在同一首诗歌的多达十首,这类诗歌意象组合意境清幽、情感微妙,别具特色.下面以王维"山"与"月(日)"意象交织的诗歌为视角,来赏析其诗歌所展现的深广意蕴.  相似文献   

20.
撰写古诗赏析的短文,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想像能力,提升人文底蕴。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平时要做到三"多":一要多读古诗,并学写简单的评点文学,由浅入深,慢慢就能学会写成篇的鉴赏文章;二要多查阅资料,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所处时代、作品及写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