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档案     
李镇西 ,1958年9月生 ,成都市石室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青语会常务理事 ,成都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著有《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的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李镇西教育文丛》(含《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等专著 ,发表教育文章200余篇。☆《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国家“冰心图书奖”大奖 ,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青春期悄悄…  相似文献   

2.
正李镇西:开学第一天的见面礼盼了一个暑假,和同学们终于要见面了。学生还没有来,我便走进办公室,照着新生名单在《爱心与教育》上一一签名题词——我今天要送给孩子们每人一本《爱心与教育》,作为见面礼。给每一个学生的赠言尽可能不一样:"相逢是缘。共同进  相似文献   

3.
李镇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他结合中学教育实践,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数十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200余篇,出版有《李镇西教育文丛》(含《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教坛.李镇西无疑是一位富有实力和影响的人物.一本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形式写成的“活的教育学”——《爱心与教育》,曾使他蜚声教育界。  相似文献   

5.
我推荐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是因为李镇西其人,也因为其书。我曾经以几种“家”来戏称语文教学界的几个中青年实力派,韩军是语文教学界的诗人,李海林是语文教学界的哲学家,而李镇西则是语文教学界的散文家。李镇西的散文的确写得漂亮,尤其是那些写人记事的散文,很有魅力,一是挺动情,读他的《爱心与教育》很揪心,很抓人,很有几分感动;二是挺传神,他善于观察人,特别能发现被一般人忽略的特征,然后通过他的笔略带几分夸张但又非常真实地表现出来,他有点漫画的技法,但又绝不是漫画。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恐怕很少有人没听说过李镇西了。这位有着孩子一样灿烂笑容的教育工作者,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乐山一中担任班主任,1998年出版著作《爱心与教育》,该书一出,一时间洛阳纸贵。在这部用爱与时光写就的教育著作中,他记录了许多教育生活细节,让人过目难忘。学生伍建由于父亲突然离世、家境贫寒,准备辍学。李镇西带领一群学生,带着大家的捐款和许多生活用品,用半天时间跋涉十几公里山路,来到  相似文献   

7.
笔者带着敬仰之心虔诚地阅读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岁月如歌》《我与语文教学》、钱梦龙的《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和李镇西的《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等四本语文专著。读罢,“语文是一种美,语文是一种爱,语文就是灵动的生命”的理念在笔者胸中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正古今中外,关于班主任治班技巧的研究层出不穷,内容包罗万象,总体上可划分为三大派别。一是以"仁爱思想"为基础的儒家式管理,强调爱心是师德之魂,师爱是教师胸前的徽章,如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二是以"规范制度"为基础的法家式管理,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刚性制度是教师手中的准绳,如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三是以"无为而治"为理念的道家式管理,强调顺应学生个性和尊重学生选择,自我管理是教师脑里的标尺,如卢梭的  相似文献   

9.
朱永新 《班主任》2012,(6):9-13
正三十年前,包括李镇西在内的七七、七八级大学生毕业,正式走进了大中小学的校园,开始了他们的教师生涯。今年是李镇西从教三十年,也是我从事教育三十年,《班主任》杂志组织召开的"李镇西从教三十年教育思想研讨会",我把它视为对我们那一代人从教三十年的纪念,视为对那个时代的敬意和怀念。——题记李镇西是我的学生,在本世纪初叶,他曾经跟随我读博士。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我是先做了他的学生,却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实。1999年,我们共同的朋友,当时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担任校长的高万祥先生告诉我,四川成都有一位中学老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班主任,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著作《爱心与教育》,让许多老师  相似文献   

10.
正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12卷本《李镇西教育作品》,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名家李镇西是如何"炼成的"。其中既有李镇西未来班的教育实验,也有李镇西生活化的课堂求索;既有李镇西的演讲录、阅读史,也有李镇西的精神发育史与思想发展史。这套书,较为完整地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李镇西;阅读这套图书,究竟能给各类教师带来什么?一、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指南针读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案例,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手把手地教导你。他的教育案例,涵盖了  相似文献   

11.
近看李镇西     
当今教坛令人佩服的前辈很多,但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且二者做得均很出色,能著书立说者很少。李镇西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听说李镇西的大名,缘于和高海军校长的一次谈话。他说:“你有空读读李镇西的书,他的《爱心与教育》非常有名。”随后他借了我一本。果然,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个晚上,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不愧是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图书!  相似文献   

12.
李镇西简介,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曾任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系"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4年9月,被成都市公众评选为"成都市首届十大教坛明星"。主要著作有:《爱心与教育》、《心灵与诗》、《做最好的家长》等。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教坛,李镇西无疑是一位富有实力和影响的人物,一本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形式写成的“活的教育学”——《爱心与教育》,曾使他蜚声教育界。如今,他的又一本新著《民主与教育》摆到了我的案前。实话讲我没有像读《爱心与教育》时一样一次次地流泪,甚至也少有读《爱心与教育》时的那份激动,但这绝不意味着作者就没有对过去的突破和超越;恰恰相反,他是以另一种言语和表达的方式负载与传递了自己更为理智和理性因而也更为深入和深刻的思想。而对于这样的方式和思想,“激动”与“流泪”显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的心理或情…  相似文献   

14.
从一本畅销书谈起1998年7月,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该书两度脱销。学生们说:这本书很“煽情”。的确,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千万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有影响的个案:一个是魏书生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28)
《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6期刊载刘良华的文章《班主任群体中的"民间英雄"》提到,到目前为止,班级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民间英雄":一个是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他的管理经验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其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一个是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不久,我参加了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从教30年的座谈会,深有感触。我认为,李镇西之所以成为李镇西,就在于他的童心、爱心和用心。首先看他的童心。李镇西曾经写过一篇《保持童心》的文章。他认为,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儿童时代,但却可以永远拥有一颗童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愤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专著《爱心与教育》中谈道:"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让爱永驻"生"田,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的翅膀,教师要用爱的雨露滋润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在《李镇西大战“李镇西”——简答关于“语文味”》一文中说:1.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发现和找到了对语文的兴趣;2.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学生有着怎样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