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荷塘月色》中飘着的不仅仅是家国动荡带给作者的对未来的迷惘,更是家庭婚姻危机背后的难以化解的一杯人生苦酒.当爱情到来的时候,谁又能静如止水?但如果我们只是把《荷塘月色》定格为欲的宣泄,将朱自清先生定位为“意淫狂”,又未免失之浅薄.朱自清先生正是用他全部的心灵拥抱着这样一个带着残缺的美的世界,并为这一缺憾而伤感不已.这种用人格精神铸就的人生感受,才构成了作品的真善美,从而具有了与读者同悲欢共命运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玩古董、玉器的人,对手中之--“把玩件”往往是拿着赏玩——把玩良久,不忍释手。“把玩件”,又称“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如把玩玉器是赏玉人爱玉崇玉的一种表现,体现出他们对玉爱不释手与恋恋不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对作者心理的探究就是站在作者的立场,走进作者的心里,带着作者那样的想法,用作者的眼光去看人看事、观物观景,也就是"知人论世"。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性格禀赋,基于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观视角考量,指导学生由浅入深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兼顾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上下游,以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提出探究文学文本意蕴的三条路径,即语言解读法、社会历史解读法和心理解读法,并以《荷塘月色》为例,阐述三种解文路径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感是作家在作品中,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欣赏自己的作品的一种表现技巧。人的感觉器官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意觉等。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读着的这些感觉器官,并使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互相联系,彼此沟通,从丽使读者得到复杂的全面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爱莲说》是一篇经典课文,托物言志,蕴味深厚。很多人曾多次教学这篇课文,但受人教版教参的影响,大多是从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莲花来品味君子的美德,继而悟出本文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要做一个莲花一样的君子,即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己高洁的操守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是指教学资料中所出现的文本,这里探索的文本细读,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不同,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凸出教学价值,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进而使得学生在鉴赏词句中能够感知语言,陶冶情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1]。但文本细读与咬文嚼字不同,文本细读重视深层、整体、细节的理解。而咬文嚼字则关注于局部,过分斟酌字眼,反而导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据,不利于学生从遣词造句或者谋篇布局中探寻精神实质。从传统的教学经验看,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师生能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生命与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对话,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面对一个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智   《广西教育》2013,(42):56-57
一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该课文,容易使学生觉得毫无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去学习。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文化随笔《咬文嚼字》中这样定位"咬文嚼字":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由此可见,作为文本组成的形式部件,语言文字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对文本的阅读、赏析和品味只有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步入文本深  相似文献   

12.
冰心先生的《谈生命》是一篇富有哲理寓意的“生命体验”式散文。这篇情感真挚深邃、文笔清新柔美的散文,因发表于小而冷僻的铁路管理刊物《京沪周刊》而遭致长期湮没。而现在,它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走进师生的世界时,怎样解读它才能聚焦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从而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能力呢?基于这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那么,如何实现文本细读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从而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笔者结合《春酒》,归纳出了五种文本细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现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父亲送别儿子的琐事,却在平实的文字中让读者感动于父子间深沉的爱,语言深挚、感人肺腑。想教好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具体方法,更应该注重生成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探究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荷塘月色》为例,结合任务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践,落实新课程对任务导向型教学的实施建议。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任务,有机串联教学各环节,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以期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陈蓉  叶琳 《作文》2022,(12):60-61
<正>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优秀散文写作的艺术特点以及艺术表达之美。通过散文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情韵美,进而在艺术之美分析与表达中感受散文写作的艺术,获得较强的散文阅读能力。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在以审美为教学重点的散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促成学生在美文欣赏中获得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路荣 《教学随笔》2021,(10):77-79
尤立增教师的《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在问题设计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不断地引导学生最终找到答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多个追问,按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本文对此教学案例中的教学引导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阅读教学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实现的策略,既指阅读过程中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去准确、深刻解读文本,更指通过阅读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天地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荷塘月色》所写的不只是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应当看到荷塘所处的位置为“地”,“月色”所代表的则是“天”,中间还有一个代表着“人”的作者。《荷塘月色》集齐了天、地、人“三才”,因此也自然具有了“合一”的意蕴。解读《荷塘月色》,就是在寻找生活和自然的美。作者心中有所期待,因此看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读者心中有所期待,就能看到荷塘月色之美。所有的这些美,都是“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