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吗?"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思考.事实上,教学自身的实践性特征,使得教师首先甚至唯一关注的是"方法和技术",并不问津其背后的思想基础,进而忽略了应有的教育信仰.这是正常的,但不是理想的.因为任何领域的高境界的实践者,都不会醉心于纯粹的"方法和技术",他们会寻求并把握具体实践领域的灵魂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你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吗?”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思考。事实上,教学自身的实践性特征,使得教师首先甚至唯一关注的是“方法和技术”.并不问津其背后的思想基础,进而忽略了应有的教育信仰。这是正常的,但不是理想的。因为任何领域的高境界的实践者,都不会醉心于纯粹的“方法和技术”,他们会寻求并把握具体实践领域的灵魂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张建春 《教育》2014,(11):13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新课程改革二十周年.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改变了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使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转变.目前,课改已迈入"深水区",正面临着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五育"并举和核心素养落地落实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旧的答案分崩离析,新的答案还没有着落."要真正达到课改的理想境界,还...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之末的中国谈论信仰不是一件时髦的事,常常显得有些愚蠢。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国人几乎百分之百地有过信仰,但是他们在为信仰献出热情和劳作之后,发现自己被迫面对失落和荒谬,于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经过一番因果推理之后把信仰当作骗人的符咒抛弃了。随之而来的拜物时代加快了信仰在人们心中的缺席,以至于你在90年代同某个中国人谈论信仰时,他很有可能会以一种只有在注视恐龙和白痴时才会有的目光注视着你。没有信仰成了神经正常的标志,而有信仰则被当作某种精神上的疾病。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我们正处于“后信仰时代”。  相似文献   

6.
7.
论教育信仰     
所谓信仰,简言之就是坚信并在行动中执着地追求。随着当代中国价值观多元化的进程,“信仰”这个词似乎也世俗化(平民化)了,除了终极性指称,信仰也可以用来描述一种非政治领域内的社会现象。当代中国,教育被空前地关注并寄予厚望,这种现象从表面看起来是一种“热”,实际上有着较深刻的动因。同时,这种动因具有某种优先性,并有相对来说较显著的过程性行动。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教育信仰,亦即信仰教育的时代。本文将对这一“假设”从表现、动因、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思当代中国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信仰     
三十年前,中国舆论震于外人之压迫.所注意者,船坚炮利而已。逮甲午之战,知徒恃海陆军之设备不足以救国也,则又注意于改良政治。逮清末,尝立宪矣,民国更改君主为共和矣。而国家之衰弱如故、紊乱如故,则又日无教育以立基础,宪政不能徒行也,故又注意于教育。今日教育虽未能普及,然亦不可谓无所推广矣。其未受教育者不必论,即就已受教育者验之,其人格之堕落,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信仰     
朱自清 《教师》2014,(32):1-1
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一般人以为教育只是技能的事。有了办事才能,便可以做校长,有了教授才能,便可以做教师;至其为人到底如何,却以为无关得失,可以存而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做校长的至多是办事严明,会计不乱,再请几位长于讲解的教师,便可邀誉一时了。做教师的呢,只要多少有相当的根柢,加以辩论的口才,也便可邀誉一时了。这还是上等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论信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人类具有了自我意识以来,信仰也随之产生。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信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人类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其突出表现是当代西方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极端教派。在东亚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也不断出现各种邪教。信仰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信仰危机的出现要求我们关注信仰教育。   一、信仰教育为受教育者设定人生的最高价值标准  信仰是主体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主体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信赖和执着不渝的追求。它统摄指导着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是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  相似文献   

11.
论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育过程中影响人的德育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道德意志 ,而对道德意志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精神因素是信仰。信仰主要有促进情感的激化、意志的推动和知行的统一三种功能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必须开展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然而在当代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下信仰教育处于迷失的状态,倾向于功利化、理性化和形式化,信仰的迷失最终导致了人的异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握教育中信仰的特质,认识到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的形成依赖于人的整体发展,它是一种人的自主追求。并据此反省教育自身,进行旨在实现培养学生信仰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信仰     
<正>海豹的博士论文《复性书院考论》,以"教育的信仰与信仰的教育"结尾。论者或以此为外在于马一浮与复性书院的画蛇添足之举。我则以为,这是一个深契马一浮办学实践内在精神,贯通历史与现实,充满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的论题。更重要的是,海豹天赋信根,虽略显愚钝并有学语之迹,也能予人以敦厚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信仰     
三十年前,中国舆论震于外人之压迫,所注意者,船坚炮利而已.逮甲午之战,知徒恃海陆军之设备不足以救国也,则又注意于改良政治.逮清末,尝立宪矣,民国更改君主为共和矣.而国家之衰弱如故、紊乱如故,则又日无教育以立基础,宪政不能徒行也,故又注意于教育.今日教育虽未能普及,然亦不可谓无所推广矣.……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信仰     
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传承是发展的基石。历史老校中的名校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靠的就是深厚文化的濡染和不朽精神的传承。格物致知不仅是始建于1874年的上海市格致中学传承百年的办学理念,更是历任校长不变的教育信仰。格物致知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它究竟有怎样深广的内涵?它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信仰     
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 “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所谓“不言不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工夫。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和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之上。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信仰     
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一般人所想的。一般人以为教育只是技能的事。有了办事才能,便可以做校长,有了教授才能,便可以做教师;至其为人到底如何,却以为无关得失,可以存而不论。在这种情形之下,做校长的至多是办事严明,会计不乱,再请几位长于讲解的教师,便可邀誉一时了。做教师的呢,只要多少有相当的根柢,加以辩论的口才,也便可邀誉一时了。这还是上等教育人材。等而下之,那些蝇营狗苟,谄媚官绅者流,也未尝不可以做校长!那些凭借官绅势力,不学无术的鄙夫,也未尝不可以做教师!——这班人在“五四”运动以后,迎受“新潮”,又加添了一副逢迎学生的手段。于是上下其手,倒也可以固位,以达他们“有饭大家吃”的目的!读者或者觉得我说的太过,其实决不会的;就以文明的浙江而论,内地里尽多这种情形呢!  相似文献   

18.
19.
教育的信仰     
“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所谓“不言之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工夫。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李洪星 《中国德育》2007,2(11):8-10,13
当前我国由经济体制改革主导的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信仰方式和信仰教育无法适应急剧变幻的现代生活。由此带来的信仰危机和信仰教育危机一度成为困扰当代人的难题。为此,必须肃清关于信仰及信仰教育的种种误区,从哲学上对什么是信仰、信仰对人的意义以及信仰是否可教等命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