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一、谋划"预设",诱导"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评价"预设"的效能高低,应当分析  相似文献   

2.
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却在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教学理念出发,分析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达到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5.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动态生成性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但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决不意味着"预设"已不再重要。恰恰相反,课堂教学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有赖于科学预设的充分和周到。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前者体现阅读主体对文本和知识的尊重,是一种显性的外露;后者体现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是一种隐性的课堂文化。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正视课堂中的"生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又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动态化和过程性特点,改善对学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多年来,笔者一直常用"备课""写教案""教学设计""上课"等教学专用名词,偶然机会读到胡庆芳等人著的《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一书,又阅读众多文章,对"预设""生成"这类教学新名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深刻感受到"教学预设""课堂生成"的表述更为科学、准确。回想自己上过的一堂堂课,无不是"静态预设""动态生成"的过程,笔者以曾执教  相似文献   

8.
正"生成"是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诞生的一个新名词,和"预设"相对。不难理解,"生成"是课堂上随机发生和形成的各种元素。"预设"是课前预备和设计好的各种元素。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预设越顺利,生成越坎坷;生成越彰显,预设越隐藏。二者如此矛盾,是否可以择一而行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课堂就是在预设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生成。预设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骨架,生成则为新知的探究丰满了血肉。从另一个角度来谈,生成大多属于学生的"杰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新课标下的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个性化阅读,进行个性化思考,流露出多彩的个性情感,才使课堂的"生成"充满诗意与鲜活,透射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郑潇潇 《快乐阅读》2012,(15):68-69
一个互动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围绕学生的发展来精心预设,教师只有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融入课堂,才能走进有效的"生成"境界。但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生成",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惟有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完善,才会有"节外生枝",才会有"灵光一现",才会有"瞬间"的精彩,而课堂也因为这些瞬间的生成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11.
孟利文 《教师博览》2011,(12):37-38
难忘那一场邂逅,一场有关课堂预设与意外生成的美丽邂逅——"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五柳先生传》,请同学们按老规矩,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男女生比赛完成文句疏通,然后回答我的问题。"带着精心准备的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把"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让预设与生成实现"零距离"的和谐共舞,我们才会步入理想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13.
<正>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数学课堂的教学预设无论怎样完美,实际的价值都必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无序的盲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高中政治课逐渐由应试教育转向注重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讲课堂"正是适应新课改需要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重预设的思想政治课,"学讲课堂"的教学过程则更多地注重生成性理念。高中政治课的"学讲课堂"必须全面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影响因素,寻求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策略,才能有效推动"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正确处理好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尊重并保护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节外生枝"的教学信息,恰当利用"错误"资源,展现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是构建充满生命关怀的"动态生成"课堂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意外"往往正是生成之处,是课堂的精彩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力的,就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因此,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四大问题"。一、预设与生成两者如何平衡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认为,过分关注课前预设,忽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固然不可,但过分尊重课堂生成,没有足够的"预设"作为铺垫,教师就不会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审视教材,对学生的学情也难以驾  相似文献   

20.
<正>"生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