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德育时机一向被人们视为关系到德育成败的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到,德育要把握时机,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孟子也曾提到,在德育过程中应把握德育时机,"如时雨化之"。然而,由于德育时机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且稍纵即逝,教育者若未能及时捕捉和利用德育时机,其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只有把握德育时机的形成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创设大量的德育时机,才能取得最佳  相似文献   

2.
时机是道德教育过程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向度,它对德育的有效性、实效性甚至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寻找并创设时机,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深入探索德育时机的多种实现途径,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德育视域下隐性教育的情境创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将德育的目标内隐于生活之中,将德育的过程寓于情境之中。它是淡化教育者角色身份的环境式、平等式、感悟式的教育,说到底是情境教育。情境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它是对环境教育的浓缩和升华,体现了教育者的创设意图和创设理念,彰显了德育的魅力和独有的价值。为了提高情境教育的有效性,创设的教育情境要体现目标性、任务性、评判性和全员性的特征,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者介入情境的方式、学生融入情境的方式和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德育工作是经常进行的。如何使德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有一个把握最佳施教时机的问题。所谓德育最佳施教时机,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最为有效的教育时刻,此时学生处于愿意接受教育的最佳心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平时都或多或少保持一种相对的封闭式的心理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状态使学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心理影响。然而,一旦这种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便会出现最容易接受教育的“良机”,即“最佳施教时机”。教育者无论在集体教育  相似文献   

6.
德育时机是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出现的、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最大道德进步的主客观条件。德育时机不仅与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及外在的德育环境、社会交往、偶然事件等密切相关,还与德育目标、教育者的德育素质等紧密相联。基于此,在德育活动中,应对德育时机进行客观性分析和主观性把握,恰当利用德育时机开展活动,以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班华 《班主任》2011,(1):9-11
在不少的学校中,口头上,德育常常被列为"首位""为先"的地位,但实际上是学生成绩分数第一、升学率第一,德育在最末位。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更需要取得班级教育者集体的帮助,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德育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处理好师生关系、教育关系是做好德育的前提。"师生共同成长"是自觉教育者应首先具有的观念与态度。德育是师生文化—心理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德育时机     
德育时机又叫德育契机,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有利时机。它对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师一旦及时把握住德育时机,就能找准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突破口,从而顺利实现德育目标。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德育时机呢?首先,我们应对德育时机的特点有所了解。德育时机是德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1.它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某一个时期,学生集体或某个学生会突然对某个问题、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出现新气氛新行动。这种情况往往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校、集体中…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德育时机的特点与规律德育时机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偶然因素,它在德育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德育时机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德育时机的暂短性。如果教育者在德育的过程中,不能抓住德育时机,那么收到的德育效果甚微。第二,德育时机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行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德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有一个把握最佳施教时机的问题.所谓德育最佳施教时机,是指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那些最为有效的教育时刻,此时学生处于愿意接受教育的最佳心境.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平时都或多或少保持一种相对的封闭式的心理平衡状态,这一平衡状态使学生不易接受外界的心理影响.然而,一旦这种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便会出现最容易接受教育的“良机”,即最佳施教时机”.教育者无论在集体教育或个别教育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掌握教育规律,捕捉最佳施教时机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只要教育者能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注重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络,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就能捕捉到最佳施教时机.  相似文献   

11.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是实现教育者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是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对二者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析,旨在为今后德育时机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德育时机是有利于德育主体和德育对象获得最大德育效益的时机,它是在个体内在德育需要和外部德育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和外部矛盾运动的"共振点"。所以,在德育活动中既要分析德育需要在德育时机形成中的作用,也应重视偶然性事件、德育情境、德育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德育时机的影响,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开展德育活动、利用偶然性事件等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德育需要,创设良好的德育时机。  相似文献   

13.
有效德育过程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实践活动过程,构成了德育活动的整体过程。德育过程的有效性即德育过程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诸德育要素的效能、促进德育目的的实现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德育过程中诸子过程充分有效地展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等对于德育过程有效性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为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教育者在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德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学校性质所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形式主义表现非但没有提高德育实效 ,反而损坏了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学校和教育者只有重视学生品德的内化践行过程 ,建立完善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 ,强调从基础修养抓起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才能克服形式主义 ,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何夏寿 《山东教育》2004,(13):62-62
所谓童话化德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化的德育氛围,开展童话化的德育活动,设置童话化的德育激励机制等,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情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02,(19)
如何科学地评价德育工作及其质量,是德育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教育者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难题,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有人认为,德育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功夫到,成效自然来,评价不评价无所谓。在这种思想观点的影响下,教育往往流于高、大、空,实效性较差。也有人认为,德育评价太难.甚至幻想运用学科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德育工作、评价少年儿童的道德水准,而这只能导致德育评价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必须树立科学的德育评价观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所谓童话化德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童话化的德育氛围,开展童话化的德育活动,设置童话化的德育激励机制等,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情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德育工作的热点与难点,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教育者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明确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区别的前提下,在新的形势下,通过整合传统的德育方法,创新现代大学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德育实效通常被误解为学校专门德育队伍所从事德育工作的实效,这极大地影响了德育实效问题的反思和解决。伦理学新成果表明,道德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推而论之,学校德育也不能脱离学校所有教育者所从事的活动,德育实效实质上是学校所有教育者所从事活动的道德性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