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描述琵琶女出色的弹奏技艺和不幸的身世,成功塑造了琵琶女这一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被侮辱、被玩弄、被损害的乐伎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理解和同情。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却解读出一个完全另类的“琵琶女”,几乎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质完全颠覆。他们或认为琵琶女并不是个被损害被侮辱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留恋灯红酒绿渴望奢靡生活的女子,是不值得同情的;也有人说商人经商是正当的,稍有别离就耐不住寂寞,便“梦啼妆泪红阑干”,难道为妻还不如为娼?但还有人说,琵琶女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是白居易极负盛名的诗歌。历来被人传诵不已。在戏曲界中,被多次改编。其中马致远的《青衫泪》摒弃了白居易的主题,塑造了一个敢于争取幸福的琵琶女形象。蒋士铨的《四弦秋》则忠于原著,真正演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塑造。对琵琶女形象的不同改编,体现了作者不同的人生设计,抒发不同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对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历来人们的评价都是命运悲惨,是封建社会受压迫妇女的代表等,然而我觉得琵琶女不仅不悲惨,反而十分幸运。她悲叹岁月流逝,美丽容颜不再,这本来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会衰老,每个人都是这样,无论美与丑,所以这根本不能成为琵琶女悲哀的原因。她哀叹自己的丈夫“重利轻别离”,这就更不应该了。她在那样一个看重女子名节的时代,青楼女子,更何况是一个人老珠黄的老女人,她能够嫁给衣食无忧的商人,实属幸运。琵琶女似乎不知好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还嫌自己的丈夫重利轻情,殊不知,这正是她丈夫的…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是一首名篇佳作,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篇目,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学习的地方。上课时,对于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所体现的琵琶女心理状态,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学生说琵琶女是出于女性的娇羞、羞怯的心理,所以显出女子的忸怩之态;有的学生说是其恃才自大,故意吊人胃口。学生们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那么这句话究竟体现了琵琶女什么样的心理呢?  相似文献   

6.
《琵琶行》是自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  相似文献   

7.
姚萍 《文教资料》2011,(36):248-249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诗人,他的长诗《琵琶行》为人们耳熟能详,诗中琵琶女的遭遇也引起无数人的感叹和同情.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心相惜之情。也广为人们传诵。后来出现以《琵琶行并序》为本事的杂剧及传奇作品.将故事铺演成一出出爱情剧.历史中白居易的文采风流与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著名叙事长诗,其中的琵琶女形象,经历时间洗涤依然闪光迷人。当我们对琵琶女的命运进行透视时,觉得这一形象之所以丰满而真实,探寻其深层原因,有一种内涵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诗歌所穿透的人文关怀。诗中,无论是诗人还是琵琶女都表现了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人文关怀,而就是这种关怀让读者明白:  相似文献   

9.
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古今无数失意之人为之动容,也让<琵琶行>和琵琶女的形象走进了人们心里. 白居易的<琵琶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被玩弄被损害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天涯沦落"之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苏轼"琵琶词"中描摹琵琶乐妓、琵琶乐曲和弹奏琵琶技艺等角度考察苏轼的琵琶情怀。通过"琵琶词"刻画出琵琶女容貌姣美、技艺超群、多情哀怨的形象特征,表现出琵琶音域宽广、旋律动人、曲调丰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杜十娘形象。杜十娘虽然身为京城名姬,但仍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她“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但杜十娘又不像琵琶女那样任凭命运的安排,“今年欢笑复明年……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相似文献   

12.
君子好逑     
【说文解字】好,这是一个代表美好、和好的字。在远古造字时期,凡含“女”字的汉字,几乎都是母系崇拜的产物。现在我国还保留着一些女字偏旁或部首的姓氏,如姚、姜、姬、嬴、姒等,这些是女性权威时代的残余痕迹。好,是一个会意字,它由两个象形字组成,根据甲骨文所见形象,它不是子女或女子的合成,也没有子女或女子的意思,而是一个成熟女子怀抱着婴儿的形象。甲骨文里“子”可任意写在“女”的右上边或左上边,象征着生育和母爱,表示多生子女的意思。在先民造字的原始母系社会,生命的延续和子孙的繁衍是人类最重要的目标,对美的认知也就建立在…  相似文献   

13.
《琵琶行》一诗是白居易的极具代表性的一首感伤诗。历来的教材均将其定位在同情琵琶女,揭露社会的黑暗之上。其实我以为本诗表现的是白居易的臣妾心理,即借琵琶女的身世,写出自己对被贬的哀怨,表达自己对朝庭的忠心,希望君王能为自己平反昭雪,让自己重回君王身边,再尽忠心。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其实不难,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即可。其一是白居易是否真的遇见过这样一个女子;其二是文中将二人比照描写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  相似文献   

14.
对《琵琶行》的社会学解读会得出控诉性质的主题。而从学角度看,琵琶女痛苦的深层原因是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浪漫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这是琵琶女形象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是白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她演奏技艺娴熟,心中充满忧伤:“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她多变的弹奏指法与她弹奏的琵琶曲一样令人…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认为该诗为琵琶女而作。但白居易与琵琶女二人的社会地位悬殊,白居易也无意要把歌伎引为知己。《琵琶行》的主题是悲叹自己理想破灭,批评朝廷抛弃忠臣。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是白居易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的身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宦途不得意的感慨。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琵琶女是一个被玩弄、被侮辱的女性,读者无不同情琵琶女的沦落。琵琶女值得同情吗?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一、从小看,其志向立志于歌舞伎琵琶女出生于京城长安东南的一个游乐区,耳闻目睹贵族的奢  相似文献   

18.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课文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比较难以理解。课本上没有对此句注释,教参也只对“阿姨”作了注释,把“阿姨”讲成庶母或母亲的姊妹,这里指娼女的养母或养母的姐妹。那么,“弟”究竟作何理解呢7有人认为“弟”就讲成“琵琶女的弟弟”,但从文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部分看,她只说了自己的籍贯和住处,所述内容全是教坊里的生活,并没有言及家世,文中也没有述及父母、兄长、姐妹,由此可以推知,这里的“弟”不是指琵琶女的“弟弟”。那么,“弟”到底指谁而言呢?在古代,既可指同胞而后生之男子为“弟”,也或可称…  相似文献   

19.
<正>古诗、对联、元曲中有不少"半"字用得十分巧妙。这些"半"字往往非实指数量,而是借其没有确定范围的特点,营造含蓄优美的艺术氛围。一、写人——蒙娇美白居易《琵琶行》中是这样写琵琶女出场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有"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一个"半"字,写其含羞带怯,诗人用这一肖像描写表现  相似文献   

20.
古乐器遐想     
琵琶——幽而不怨的女子琵琶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足见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模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琵琶素有“民乐之王”的美誉。之于女子必然是大气的,外有倾国倾城之貌,内具兰心慧质之资。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汉宫秋月”,还是刀光剑影的“十面埋伏”,都让人怦然心动。至于反弹琵琶的乐伎飞天,名满天下的“琵琶行”更是把琵琶与女子演绎得完美无瑕。如琵琶一样的女子美得惊心,美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