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岚 《中学科技》2008,(11):37-37
提到人工智能,总会让人想起机器人、人机大战等等,机器人之所以有个“人”字,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而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之战”中,最著名的应该是1997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那场世纪之战,最终卡斯帕罗夫以2.5:3.5输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这场比赛是否代表着人工智能已经在某方面超越人类了呢?抑或这只是综合了人类智慧的知识库的胜利?围绕人工智能的争议从未停息。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总分1比4完败给AlphaGo,使围棋人机大战成为舆论热点,给人们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绝佳注脚。研发AlphaGo的公司叫"G00gle DeepMind",专门研究通过模拟神经元的网络来处理数据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不是具有了人的意识呢?其实,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类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能将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意识混为一谈。有人担心,未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世界?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开始全面介入人类社会,并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人类的竞争对手.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人机之间的寄生关系已被竞争关系取代.因此,在AI时代,建构新型人机生态势在必行.由于人机关系已由传统的寄生关系转向竞争关系,因而新型人机生态必然是一种人机共生共荣的新样态.人机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决定了新型人机生态的建构只能遵循人机有别的原则,坚持走人机共进之路.唯有如此,在AI时代才能真正实现人机共生共荣.而人机共生共荣不仅能够化解人机矛盾,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人类真正过上智慧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者:[日]山本弘出版社:新星出版社译者:张智渊出版时间:2013年6月作者及作品简介山本弘,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发表过《神不再沉默》《梅迪莎的咒文》等作品,同时担任"不可思议的书"研究学会会长一职。本书被誉为"日本赛博朋克最佳作"和"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曾荣登日本最佳科幻小说畅销榜亚军。当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之日,人类是否就迎来了覆灭之时?七则华美瑰丽的科幻故事,充满想象力和人性的温暖,揭示了人类从未了解的人工智能进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工教育》2016,(4):26-27
"机器人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7天,不偷懒,不请假,不要社保医保,不抱怨工作,而且每年‘工资’都比上一年低一半,和它竞争,你赢得了么?"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 Go打败世界围棋顶级高手李世石。其卓越的人工智能水平,在全球掀起热议,也不禁使人打起了寒战。未来世界里,是否会像科幻电影《终结者》中描述的一样,地球将会被电脑"天网"所统治,而人类,将被自己亲手制造出来的人工智能所毁灭和取代?事实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相似文献   

6.
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生产力方面带来生产革新,生产自动化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这个变化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涉及各方面,但终究绕不开一个核心:人工智能究竟能否为人?其实每当这个问题说出来时,就暗含着一个大前提:人工智能和人这两个语词之间已经被划分出一个界限,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为人。但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很多问题探究下去都最终要去追问:那么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人?本文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成为人类的"亲人"?这里的亲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是伦理道德层面的亲人,即在社会层面和道德层面被承认的"亲人"。这个问题涉及很广,包括夫妻、子女等问题。本文将暂时悬置起一些具有概括性的问题,从具体内容入手探究,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成为人类的"亲人",判断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40):192-193
备受瞩目的"人机大战"以AlphaGo取得胜利落下帷幕,这对人工智能又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本文从AlphaGo的胜利入手,对"人机大战"的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总结了AlphaGo作为机器战胜人类这一事件对人类带来的威胁与挑战,从而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未来教育的核心。《科学》杂志曾预测,到2045年,全球平均会有一半的劳动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替代。在此背景之下,人们愈发深刻地取得共识,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同理心、想象力和情感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将成为人的必备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机械姬》主演:奥斯卡·伊萨克/多姆纳尔·格里森/艾丽西亚·维坎德标签:科技反噬人类推荐指数:☆当机器智能超越人类如果有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站在你面前,你惊叹于它精妙的设计时,会想到去鉴别它有没有感情吗?我们应该怎么去分辨它,证明我们人类是最特别的存在?《机械姬》采用的是图灵测试。一个名叫伊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被亿万富翁内森在与世隔绝的豪宅里创造出来。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选中自己公司的员工加利来到别墅,希望他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  相似文献   

10.
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与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人类除通过分工解决这一矛盾以外,通过发明各种工具,特别是人工智能这种“特殊劳动力”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智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力智力的不足,扩大了劳动范围,提高了劳动效率。人工智能促使人类社会由信息社会转向智能社会,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伴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各有优劣,把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增强工作,才能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劳动目的。为了增强工作,应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人机交互安全,二是促进人机共存演化,三是增进人机相互理解。人机交互安全是增强工作的基础,人机共存演化和人机相互理解是增强工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人机博弈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决策计算过程,焦点在于“人脑”与“电脑”的比拼,它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分支。本文通过通俗的例子,简单介绍人机博弈的相关知识点,以此说明如何巧学“尖端”技术。文章旨在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人工智能初步》的必要性,教师讲授应立足科普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巧妙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12.
与ChatGpt聊天     
<正>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涉及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机对话、人机对弈、人机学习、人机行动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完成那些需要人类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的科学,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作为一种渗透性很强、具有颠覆性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作用日益凸显。以智能技术解决教育难点问题,增强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为此,国家相继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由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智能算法自主性的萌发。在这一发展阶段,人机伦理问题主要源自人类的人工智能使用。而在技术算法基础上由情景算法发展到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开始为拥有伦理属性奠定基础。从深度学习算法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到智能算法自主进化的趋势,这意味着智能算法开始拥有伦理属性。人类的未来发展过程毫无疑问将是一个机器智能自主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人类未来的形塑中,会学习的智能算法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同时也是一个人机伦理关系演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人机共同发展条件下,前景中将出现的是人类自主还是共生自主甚至机器智能算法自主,就成了一个不是简单的“是”与“否”,而是涉及更深层次具体机制的问题。它涉及超越人类自然进化视域的更高层次智能进化——广义智能进化,涉及更高层次的人机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刚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以较大篇幅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当科技创新撞上"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通信技术、智慧城市……未来技术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经济峰会上,多位互联网和业界大佬齐聚北京,共话"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生活日前,韩国棋手李世石不敌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以总比分1:4落败。"围棋人机大战"掀起了人们对人工智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自主性的突破导向了类人智能替代甚至统治人类智能的技术他者定位,这种论断本质上是主客二元对立逻辑在智能时代的表征,陷入技术末世论的话语中。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是人的对象化的智能器官,是产生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并构成人类审视自身的镜像观照,由此人机关系是主客同一的对象性关系而非相互对抗的他者关系。智能时代的人机矛盾是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即资本宰制下人工智能对主体的排斥关系,要解蔽人机矛盾就必须揭示人机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我们应当建立对象性的人机关系认知框架、明确人工智能的社会责任、引导平台资本规范发展,构建人机共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量的人工智能生成物以音乐、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出现.这些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是否受到版权保护,逐渐引发社会讨论.作品是版权的客体,因此,探究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作品,是分析人工智能作品版权归属问题的关键.人工智能生成物可分为两类:来自人类的作品和来自非人类的作品.第一类归于作品中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王博 《职教论坛》2024,(1):16-26
人工智能对许多职业产生了明显影响,人机智能协作将成为常态。基于对不同任务类型下人类和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特征分析,人机智能协作可归纳为智能工具型、协同合作型和重塑补充型三种典型模式。三种模式下的人机分工和协同工作方式差别显著,因此也造成了社会人才需求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和适应性能力结构要求的巨大差异。智能工具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是新型智能化业务实践能力,协同合作型协作模式下的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核心则是以统筹人机智能系统实现职业功能为根本的智能协作能力,重塑补充型协作模式下高技能人才需求则会被人工智能大量替代。  相似文献   

20.
"Alpha Go"在人机围棋对决中战胜了人类,掀开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篇章。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新技术的革新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渴望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来创新学科领域的发展。本文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对学前儿童学习产生的影响,发现人工智能在幼儿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使幼儿在新技能时代的环境中得到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