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陶行知是近现代诗教的典范,其诗教核心指向了教人求真和创造性教育实践,其诗教之美指向教育之美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可分割的精神价值关系和儿童真正自我实现的成长实践活动。陶行知诗教美学的逻辑起点由五个方面构成:构筑儿童大众的主体性实践、酝酿实践中的教育生活之美、酝酿儿童成长实践的诗意、促进儿童内在自然的人化和根植于大众的文化实践。点燃教人求真的诗化之美、培育教人求真的博爱之美、彰显教人求真的灵性之美、诗化教人求真的创造之美、蕴含普度大众的浅易之美等,构成了陶行知诗教美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读《郑板桥全集》有言:“写诗作画慰劳人,唯有劳人识味真。日持一卷随身看,不觉世间有风尘”。当下,诗教式微,品味陶行知诗教之美,寻觅一点真味,寻求少许慰藉,亦可多得风雅而不觉风尘。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既是个教育家,又是个诗人。他在办学过程中,经常运用“待教”,其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鲜明地突出“真善美”。“待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启迪,在今天仍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孔子诗教美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孔子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上。孔子诗教美 育思想的教材观表现在他以不偏不倚的心态选择诗作上;教学观表现在他把诗教同音乐结合起来和主体必须站在仁德的角度来审视诗歌的美感上;学习观则把学诗必须和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主义思想上。孔子的诗教美育思想博大精深,光辉永存。  相似文献   

6.
自孔子提出“诗教”,中华诗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只有厘清了“诗教”何为,才能真正解答今天我们如何“教诗”的问题。音声之美的带入、意境之美的熏陶、品格之美的塑造是教诗的三个主要层次,而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还有更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可供发掘。语文教师应始终牢记:“诗教”绝非“说教”,而应更注重“兴发感动”。  相似文献   

7.
艾青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诗人,也是该时期在诗歌美学园地最勤力耕耘的诗人之一。在艾青的诗歌美学思想中,诗应该是真的,同时也是善的、美的。他的诗神是真、善、关的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悲剧”这一美学概念最早由西方介绍到中国并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是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开始的.王国维在大量吸收叔本华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继承和改造,形成新的悲剧美学思想.主要从人生痛苦本质的描绘——“真”、无用之用的审美观——“善”、彻头彻尾的悲剧——“美”三方面分析《〈红楼梦〉评论》中的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以求真为精髓,以求善为血肉,以求美为仪态,集真善美为一体。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魂,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美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只有使思想政治课具备真善美的品格,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他的美学思想体系中 ,社会伦理之美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而在当前中小学美育的实施过程中 ,社会伦理之美的教育比较欠缺。作为一个人来讲 ,唯有真善才可真美。为此 ,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美学思想 ,从培养学生的爱心入手 ,让他们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社会、爱国家 ,形成富有爱心、勇于奉献、懂得责任的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1887-1968),20世纪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19岁开始教书,从乡村私塾到新式学堂,从小学教育到师范教育,从平民教育到扫盲运动,他7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他学贯中西,先后留学考察过日本、法国、德国、比利时、俄国等;他文理兼通,延安时期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对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徐特立一生中亲自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为国家培育了几代人。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何叔衡、蔡畅、李维汉…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心中有一种品德,它是源自于人的内心深处。它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地继往开来,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它就是"真""善""美",一个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深入学习和了解陶行知提出的"真""善""美"思想和价值理念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诗教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西古代诗歌理论的创产,都十分强调诗歌的功用和价值,他们不是就诗论诗,而是把诗放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放在它与政治、道德伦理等的相互关系中进行考察,得出了许多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结论。中西古代诗教有同有异,总体来说,同大于异;各有优劣,相对来说,优多于劣。  相似文献   

16.
“诗教”传统由来已久,经历了数千年的承传和演变后,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君子儒”“诗教”重点在“以诗为教”,汉以后诗教的重点则向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倾斜。“诗教”传统的延绵不绝使其成为国民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中华民族人文品格影响深远,弘扬“诗教”对继承优秀文化基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教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教育传统。新时代基础教育在学科教学、德育等方面弘扬传统诗教需要解决主体确立、内容建构、途径拓展、方法鼎新等“在者”之所“在”,“是者”之所“是”的本质认识问题与生成机制。论文借助存在主义哲学的分析框架,从孔子的诗教思想起步,探索传统诗教发生要素及形成的机制,进而通过辨析人的生成性存在、诗意栖居的理想、言语实践的本体与诗教之间的关系,廓清“圆融互摄”的本质,有助于新时代传统诗教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诗教研究     
刘芙蓉 《科学教育》2002,8(4):11-13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真”范畴,主要属于价值论范围,不同于西方侧重于认识论领域的“真”。实际上,在认识论、价值率和审美领域存在真、善、美的问题,真、善、美三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诗教?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下定义。我们从他的一系列论述和教育实践中可以这样概括:诗教,即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教学或谈话,让学生感悟或创造诗情画意。这在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心智启迪。苏氏认为,诗的意境存在于词语里,没有诗意的语言是不可思议的。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向孩子们揭示语言中的诗意,使他们从语言中看到美好的事物。他说,富有诗意的词语包含着一种刺激思维和记忆的巨大力量,是思想感情的翅膀借以翱翔的空气。在他的学校,学生一连几年每天傍晚都到教师那里去听童话和自编童话。他们从词语的运用中感受其中的思想和美,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