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曹文轩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是以小说的基本要素(如"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等)来划分单元,每一种基本要素就成为各个单元的话题。每个单元的阅读部分选择两篇小说,一篇为精读篇目,一篇略读篇目。基于这种编排特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突破口 这个单元由《药》、《项链》、《夜》、《一碗阳春面》四篇小说组成,是本册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关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单元知识”作了精要介绍。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利用小说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在方法上可采用对比阅读,求同析异。本单元小说虽说出自于不同国別的作家之手,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四篇小说,  相似文献   

3.
<正>《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同为写动物情感世界,但不同于本组其他的记叙文和童话,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体裁,决定了它是鲜明的"这一个",阅读教学就应该指向如何阅读动物小说。当前此课教学,大多数老师将它等同于记叙文,致力于达成《教师用书》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通过入情入境地  相似文献   

4.
<正>《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此文细节描写真实,环境烘托巧妙,叙事线索清晰、取材集中,文笔简练,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了。如果按照阅读小说的一般套路去教学:理线索、画结构、析人物、品  相似文献   

5.
<正>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一、初探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第  相似文献   

6.
<正>【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安排了31篇文章,其中"一主"人教版教材中课文5篇,《同主题拓展阅读·校本教材》文章16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教学这组教材的目的:(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3)丰富语言积累;(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一、"望月"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二泉映月》(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2)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  相似文献   

8.
逆向教学设计(UbD)是一种以预期结果为导向,将教学评价置于学习活动之前的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以“讽刺小说——揭示人性丑恶”为议题,围绕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和深刻主题探究,以群文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三篇小说为例,直观呈现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反思指明逆向教学设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群文阅读《城南旧事》片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感知到人物描写的细节预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2.激发孩子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细节作为故事发展的伏笔,预示着故事发展的方向——意想不到,情理之中。【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过程】一、群文阅读《惠安馆》故事选段,揭示小说中"意想不到、情理之中"的结局与人物描写的细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共编入八篇中外小说,在两个单元之间又编入了一篇知识短文《比较阅读》。我以为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七篇小说(旧编《阿Q正传》或新编一篇课外自读课文《一碗阳春面》除外),既是学习小说的极好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学习“比较阅读”的极好的实践,一举两得。本文所说的比较阅读不是指把同一单元的几篇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等一一加以罗列的所谓全面比较,而是指目的性、选择性更强因而更富有启发性、开拓性、创造性的比较阅读。这种比  相似文献   

11.
<正>一堂语文课的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语文教师应致力于让它成为学生最美的生命时光,应该让学生充分享有课堂的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去碰撞思维的火花,享受阅读的快乐!下面是我的课堂实践。一、导入平常我们在评价一篇作文时,可能会说到"主题鲜明"这个词,可是一篇小说却忌讳主题鲜明,主题鲜明不是好小说的标准,好的小说应该是主题多元的。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专题是小说的主题。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读过《丹柯》,现在我想听一听大家都读  相似文献   

12.
<正>《台阶》一文入选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现在入选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样的一篇小说,面对不同版本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教什么和怎么教,值得研究。笔者在参加泰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执教这篇小说时,巧用课文插图,创设教学情境,搭建阅读支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之前江苏高考题所选的小说类文本都是国内一些名家之作,但2014年却选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安娜之死》。考生可能始料不及、茫然无措。下面就这阅读题考题情况进行分析,谈谈外国小说的阅读鉴赏问题。一、考有定向,《安娜之死》考了什么2014年江苏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一)考外国小说《安娜之死》,既然是小说文本的阅读考查,考查的主要方向也是常规的,有迹可循。它肯定是对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中的手法以及作品情感主题倾向等设题考查的。第一题是简析该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的具  相似文献   

14.
<正>一、设计思想每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自我实现的过程。二、教材分析《丹柯》是选自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悟主题,理解主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小说。本单元的要求是"欣赏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学习小说我们可以从分析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把握住这个脉络就是找到了教学的钥匙。莫泊桑这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人物个性鲜明,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小说的主题深刻而丰富,作  相似文献   

16.
<正>选修课程《外国小说欣赏》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小说教学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小说的兴趣,提高其文化修养;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尝试对小说进行比较阅读研究;尝试创作小说。和学生们一起完成《外国小说欣赏》的学习后,我感受到这门选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握教材,引导学生学有所获,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直接观察小说的标题或者通过对整个故事的简单梳理,《品质》的主题似乎一望便可知晓。如果从小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对人物形象、环境设置、情节主题进行挖掘,《品质》也似乎没有太多独特的可以讲授的教学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普遍觉得这篇文章平淡如水,几乎没有阅读的快感。老师觉得浅显学生觉得平淡的这么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带领学生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如何带领学生打破原有的知识框架,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小说知识,这是我们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的一大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说明:"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品质》是苏教版必修三"底层的光芒"专题选编的一篇小说,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会重点从分析格斯拉的形象入手,让学生找出感触最深的段落,概括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形成对主题的认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格斯拉诚实敬业、热爱技艺的品质的赞美上。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创作的这篇小说究竟有没有更为深刻的主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进行深度解读?下面结合在课堂实践,谈谈我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好书导购     
撷英采华快乐阅读《<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5年度佳作》正在热销《<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05年度佳作》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孙绍振、肖复兴、朱以撒、徐鲁、陈应松、乔叶、素素、南帆、刘燕敏、叶倾城、鲍鹏山等70多位作家、学者的70多篇各种体裁的美文,以及28位高中生的佳作,如天上的星辰,散落在《岁月珍藏》《时文英华》《散文拔萃》《小说精读》《译林采英》《青春佳作》《穿越古典》7个专辑之中,慢慢品读,使人如沐春风;而“少年作家批判” (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情感种种”(有关痛苦、欢乐、感动、相思)等贴近高中生生活的话题,借你一双慧眼,拨动你的心弦,必将带给你久违的阅读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