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为此,要认真研究教材对话设计特色,有针对性地创设对话情境,搭建多样性对话平台,挖掘思辨性对话题材。一、教学对话的设计特色(一)话题切入,学生参与浓每一个教学对话都是某一主题统领下的以情境为载体、问题为桥梁、交流为途径的话题式教学。由于话题紧扣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真实生活为背景,切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不应该是静态而封闭的单向知识传授场所,而应当是动态而开放的多向交流对话天地;不应该是将教材思想与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当是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实现有效对话呢?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思考。一、优化话题,创造对话氛围在师生、生生交流对话中,需要以话题来搭建桥梁,特别是贴近学生实际与现实生活的话题,让同学们能够有话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1.对话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交流互动交流是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创造一个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在对话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有三要素:听者、讲者和话题,其中,首要元素是话题。话题确立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好的话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能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角色.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被淘汰,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美其名曰"对话教学".其实教师所提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系统的、价值不大的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作用并不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话题教学"应运而生.所谓"话题教学",并不是指问题教学,而是指以一个话题为生发点,以文本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话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对话教学中,部分学生面临"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说、没有机会说"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困境,已成为提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效益的一种"羁绊"。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选择有趣的话题、选择关键的素材以及选择精彩的活动三个方面,简要论述提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效益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凯 《教学月刊》2014,(7):28-31
正阅读即对话,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有"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只有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个性化心理,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设计适当,方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试图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金岳霖先生》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一、确定有效对话话题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分为三个阶段六种对话。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与文本对话,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课程》认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对话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的问题即话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语文对话教学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的现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崭新教学方式。对话教学离不开话题,话题是对话发起和持续的依据或中介。话题设计是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话题设计得好,对话教学就能"步入正轨,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对话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对话。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对话的胆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有对话的话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有对话的内容,提高数  相似文献   

11.
苏联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对话。基于对话理论的新课程,必然要求有相应的教学主张出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对话场域和对话策略。综合考查对话的各种场域和策略要素后,我们发现,形成对话的"话题",是新课程理念落地的本质诉求和有效路径。因此,基于"话题"教学,是一种课程思维,反映新课程的内在本质规定。同时,承载课程理念的教材要想成为师生教学的对话场,也必须实施话题教学。  相似文献   

12.
实施对话策略,建构对话场景,引导学生走出“静听”模式,将自身的内在潜能释放出来,是当今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对话,是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对话的切入:选准最佳教学突破口,精心设置对话话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文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从自己对教材的深切感悟中,选准最佳突破口,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在师生之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疑虑。学生有疑虑才能有发现,有收获。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学对话的方式之一。教学对话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强调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的载体实现教学主体间、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教学主体自我对话,追求知识共享、理解双向和  相似文献   

14.
一人文对话,其实就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有些教师架空文章,大谈文章的现实意义,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知之不详,对文章抒发的情感体会不深,甚至不能流畅朗读。有人谓"目前这种‘语文课’好像有了一种流行的趋势。这种引导学生脱离文本、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教学,培养的只能是一种浮躁的学风,也根本不是我们所要的语文教学的‘迁移’"。由此,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在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本"对话,构建语文课堂的互动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时代的主旋律,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实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在"求真"中唤醒对话是一种"真"的经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真,"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它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减少其移情或共鸣所投入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变理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这就推动了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向"对话"式教学发展,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平等互助的教学方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使得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学必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设置有效的对话话题,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说,从而推动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萍 《考试周刊》2014,(45):125-126
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对现实中"独白式"教学造成的师生间心灵的隔膜和精神的隔阂,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一困惑,政治课教学呼唤"对话教学"。文章从对话氛围、对话情境、对话话题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高中政治教学是建构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应摒弃"师本位"错误思想,破除"独白式"教学造成的师生间心灵隔膜及精神隔阂,并采取"对话式"教学策略,正视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升。鉴此,本文立足于高中政治教学实际情况,从对话氛围、对话话题、对话情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话,教师的话题设计很重要。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精心设置话题,在平等的对话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触击、情与情的融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受到熏陶,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教者如何巧妙设置话题,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和谐的对话平台呢?我就《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谈谈几点思考。一、中心话题——课堂对话之抓手一堂课是否成功在于课堂的话题是否有效。中心话题是核心,是抓手,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能牵一发而动全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是一种民主平等、交往互动、合作沟通、创造生成、以人为本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改变过去独白式教学的灌输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对话教学颇受现实教学的欢迎。但是,对话教学实施以来面临诸多困境,直接制约了对话教学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明确对话教学实施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实施建议。一、对话教学实施中的困境1.对话教学主体不平等这里的对话教学主体是指参与对话教学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在主体上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交互主体,彼此围绕话题平等互动地对话交流。而在一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