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翻阅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作时,诗人那横溢的才情,至诚的赤子之心,使人为之感动.掩卷沉思,感慨万端.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进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时代.杜甫一生穷愁潦倒、历经坎坷,用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对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的“万方多难”作了历史性的概括.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以及的终洋溢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使他的诗歌创作自唐以来就成为公认的诗史.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从小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政治抱负和最高理想,这种匡时济世的伟大精神支撑了诗人的一生.三十五岁以前,他读书,壮游,“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二十岁起,他北游吴越,东游齐赵.此时的杜甫年轻气盛,对前途充满自信.其间虽有举进士不第的不快,但他不在意.《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显示诗人不凡的胸襟,表现了青年杜甫的气概和抱负.  相似文献   

2.
杜甫早年曾长期漫游,晚年又长期流亡。他流亡的足迹遍及秦、陇、蜀、荆、湘等地,王安石《杜甫画像》诗中的“饿走半九州”即指此而言。他在西南流亡九年之后,于大历三年(768) 冬进入岳州,到大历五年冬在湘江舟中病逝,才结束他长达十一年的流亡生活。他在岳州一带不到两年,给我们留下内容丰富的诗歌有百篇之多,而历来的评论家大都未给予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读背     
古诗文读背的关键是积累,核心是准确、灵活、变通,目的是培养语感,丰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读背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他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是的,对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固然  相似文献   

6.
古诗文语言凝练,风格各异(或委婉含蓄、或豪放激昂、或沉郁顿挫、或浪漫绚丽),意境和音韵兼美,倾注了诗人和散文家的深厚情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语言精华。经常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增强语感,丰富和积累语言材料,继承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而且能够领略浓郁的艺术美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指的就是诵读,即放声朗读,而非默读。那么,如何“读”好古诗文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实施以来,古诗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学科的一块“硬骨头”,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江西省南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从解决真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出发,申报了省、市十一五课题“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26所学校和100多位老师潜心研究,并带动全市近千名教师积极投入到古诗文教学研究中,掀起了古诗文教学研究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读校随感录     
古人有言,书经三写,乌焉成马。校书如扫落叶,如拂几尘,可见疵误之难免。稷下有谚曰:“学识何如观点书。”古人所谓点书,指校其误字、正其音读及断其句读而已。今日校点古籍,为方便初学,率加新式标点等对阅读者使用愈便,对校点者要求愈高。稍有疏忽,动成谬误。近年既多涉猎此类标点本古书,教学之余,又复从事若干校点工作。个中甘苦,略有会心。随笔札录,名之曰读校随感录,以就正于同好。然以偏处乡隅,难逢善本,就事论事,未能多方覆按,读者谅之。  相似文献   

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这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寄寓其中的深邃思想、崇高理想、广阔胸襟、美好情操。  相似文献   

10.
波波同学小学已经可以读懂古人写的诗了,那么中学就要读古人写的文章、读古人更多的诗歌啦。很多同学都觉得阅读中最头痛的是古诗文,好像又学了一门外语一样。来试一试下面这位老师支的高招,"读"古文、"读"古诗就会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古文"一招鲜"】进入初中后,课本上的古文明显增多。可怎样才能轻松读懂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语音,特别是词汇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因此,对习惯了现代汉语的中学生来说读古诗、古文,自然会觉得生涩难懂。而初中语文教材中大纲规定的文言基本篇目就有37篇,其中古诗19首,古文18篇,学生要学到的篇目则远不止此。如何引导学生学懂、学好这些诗文,进而真正具备大  相似文献   

12.
波波同学小学已经可以读懂古人写的诗了,那么中学就要读古人写的文章、读古人更多的诗歌啦。很多同学都觉得阅读中最头痛的是古诗文,好像又学了一门外语一样。来试一试下面这位老师支的高招,"读"古文、"读"古诗就会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13.
残卷诗香     
祖上是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也曾出过秀才举人。代代远居山乡,穷通富贵皆自由天。先祖留给后辈的遗产,只有薄田十亩,草房五间。真正的财富,则是几柜诗书。   “破四旧,立四新”,特别是“文革”一劫,几柜诗书,焚烧殆尽,丢弃已没。到我会读书认字的时候,我家已是耕无田、读无书,徒有“书香门第”之名,已无“耕读人家”之实。盛书的柜子,内里满是霉味,已无书香。   树大分枝,人多异灶。叔伯分家迁屋时,从炕墙的夹缝中掏出一本线装黄纸书卷。虫蚀鼠啮,烟熏水浸,已是残缺不全,破烂不堪。已读初中的我却如获至宝,抢在怀中…  相似文献   

14.
残卷诗香     
王凤林 《山东教育》2003,(35):60-60
祖上是书香门第、耕读人家,也曾出过秀才举人。代代远居山乡,穷通富贵皆自由天。先祖留给后辈的遗产,只有薄田十亩,草房五间,真正的财富,则是几柜诗书。“破四旧,立四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一劫,几柜诗书,焚烧殆尽。到我会读书认字的时候,我家已是耕无田、读无书,徒有“书香门第”之名,已无“耕读人家”之实。盛书的柜子,内里满是霉味,已无书香。树大分枝,人多异灶。叔伯分家迁屋时,从炕墙的夹缝中掏出一本线装黄纸书卷。虫蚀鼠啮,烟熏水浸,已是残缺不全,破烂不堪。已读初中的我却如获至宝,抢在怀中,不忍掷弃。叔说:“如被外人知晓要挨…  相似文献   

15.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历来脍炙人口。这篇文章行文如诗,把小石潭描绘得出神入画,又寓情于景,谱写了作者被贬谪居的凄凉心曲。通篇文章,脱俗超凡地表达出一个极富诗意的境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这部小说,从头至尾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梁山英雄起义从酝酿、爆发到失败的全过程,其内容极为矛盾复杂。尤其小说结尾描写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令人不忍卒读。这一悲剧结局表达了作者对奸臣恶吏的批判谴责,同时也暴露出所谓忠义思想的封建局限性,并在客观上构成了对“招安”道路的否定。  相似文献   

17.
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白衬衫,下穿一条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上、颊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他的脚旁放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些衣服,几包方便面,还有许多鲜黄的杏子。  相似文献   

18.
诗可言志,酒可畅情,古文人好把酒赋诗,畅抒胸臆,留下了许多经典诗篇。中国古代发达的酒文化、文人以酒会友的社交行为、诗人以酒达情的习惯是诗酒文化的主要成因,豪迈、愁苦、浪漫、悲怨的文人情怀,皆在诗酒文化中展现出来,使诗酒文化成为了解古人生活、精神世界和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素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胡艳 《成才之路》2009,(36):42-42
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如何诵出层次,诵出韵味,诵出精神?我以为应抓住“四感”——语感、情感、美感和好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丰厚广博,历经几千年岁月陶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