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建阳古代被誉为“图书之府”,刻书印业宋至明清兴盛之风延续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刻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刊印通俗书籍的数量与品种名列前茅。由于闽北古代建置沿革复杂多变,在建本与建安版画的研究中为名所困,经常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图文并茂的版式是建阳本小说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而将建阳本图文并茂的特征发挥得最为极致和出色的是小说刊本。通过整理元明及清初建阳本小说插图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状况,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何"上图下文"的插图版式决定了建阳本小说成与败。  相似文献   

3.
从唐朝到清朝,在中国先后形成过北京、汉口、四堡、许湾四个雕版印刷基地,福建连城四堡是福建印刷史上继建阳之后的另一文化奇葩。四堡具有悠久的刻书历史,优美而深遂的客家建筑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四堡旅游开发起步迟,因此要努力抓住海峡旅游大发展的机遇,优化旅游开发环境建设,明确文化旅游市场定位,重视生态与文化的特色互补,努力建设具有原生性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中心思想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是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是字库,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调用字库,学生就可以创造出许多个性化的作品。笔者读过于世华老师的文章之后,反思了自己从"雕教"到"活教"的过程。笔者教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已经是第三次了。前两次,笔者都是在"精雕细琢"上下工夫,这次有了新的教法。笔者认为,教师"用教材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人说它很古老,到底有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一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经》,不单文字精美,插图的线条也流畅而纯熟,这表明至少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人就用雕版来印制  相似文献   

6.
正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有人说它很古老,到底有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一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经》,不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明代建阳书坊为例,从传播生态规律的视角,探讨了传播生态规律与建阳书坊兴衰变迁的关系,演绎和阐述了明代传播生态演进作用于建阳书坊盛衰的动态过程。文章指出,在传播生态平衡规律、传播生态食物链规律、传播生态种群规律作用下,明代建阳书坊的兴衰成为一种必然;将传播生态规律与中国文化研究联系起来,极具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官刻本、家刻本与坊刻本各具特点,繁荣了宋代社会文化,促进了雕版印刷事业与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宋代雕版印刷力量雄厚技术先进,在全国各地普遍发展,不同地区又各具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雕版印刷商业化的进程,图书编纂与刊刻内容日臻丰富,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扬州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全套传统手工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自2009年起,扬州雕版印刷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然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活态传承角度看,在古代版片的活态保护、雕版技艺的传承与从业规模以及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守正创新之间关系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探讨其发展路径是扬州雕版印刷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李锋 《中文自修》2006,(11):44-45
中国古代使用的印刷技术大体分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雕版印刷术唐代已经得到使用.而活字印刷术,据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所载.是由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布衣毕升所发明。活字印刷技术当较雕版印刷术先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活字印刷术远远不及雕版印刷术普及。此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书籍的国家。大约隋代就发明了雕版术,到了唐代逐渐用于印刷书籍。福建是我国早期刻书发达中心地之一,到北宋已相当发达,南宋迄明代为雕版印书业鼎盛时期,在中国雕版刻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纵观福建雕版印书史,元代书院刻书的大发展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福建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现存历代建阳刻本种数,学界说法不一。《海内外现存建阳刻本书目》一书较为全面调查、整理海内外著名藏书单位的建阳刻本收藏情况,并经过增补遗逸、改正讹夺、删除误录几方面的辨析考证,完成汇集编纂工作。通过对该书所收录的362家单位所藏2499种5122部各种版次建阳刻本进行数据统计,从部类数量、版本信息、收藏单位地域分布等方面,分析建阳刻书特点及其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3.
宋徽宗政和年间在福州雕版的《万寿道藏》,是当时最大的一部《道藏》,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部雕版的《道藏》。其规模之大、校定之详、刊刻之精、刻成之速,不仅在当时,即便在后来的历次《道藏》修造中也是罕见的。而其雕版的直接主持者黄裳,对这部《道藏》的成功雕版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黄裳本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他圆满完成监雕这部《道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5.
与《三国演义》嘉靖本的小字注相比,建阳繁本小字注的特点是:第一,数量较少。第二,建阳繁本有些小字注混入了正文,而嘉靖本则将所据抄本中的很多正文降为了小字注。第三,建阳繁本的音义注极少,而嘉靖本较多;建阳繁本有些小字注错误较多,而嘉靖本的小字注错误较少。就建阳繁本与嘉靖本相同的小字注来说,看不出它们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原稿就有的迹象,罗贯中原稿中没有小字注。小字注不能作为判断《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过去的。处在中西交通枢纽线上的回纥人已使用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处在东西文化交流通道上的波斯是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的必经之地,发挥过重要作用;印刷术传入欧洲在13世纪的元代,欧洲人的著作旦也从不同角度记载了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传至欧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校本教材《扬州地方工艺美术》"雕刻亭"的内容,雕版印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书写的发明使思想得以长久留存,那么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则使知识超越个别性的局限成为广大人群,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它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学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扬州拥有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运用雕版工艺印刷传统线装书籍的生产企  相似文献   

18.
明代建阳坊刻通俗小说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才大繁荣,大发展.而建阳书坊是当时最主要的印刷中心,为此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建阳书坊为追逐利润,同时也为了适应广大市民的需要,让小说更有效地承担起教化的任务,他们出版了明代三部名著的删节本或文简事繁本.但是,在这个深受理学影响的地方,他们在出版书籍时,还坚守一条道德的底线,没有出版<金瓶梅>和正在热销的"艳情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过去的。处在中西交通枢纽线上的回纥人已使用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处在东西文化交流通道上的波斯是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的必经之地,发挥过重要作用;印刷术传入欧洲在13世纪的元代,欧洲人的著作里也从不同角度记载了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传至欧洲的情况。最后,通过欧洲传到美洲、澳州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20.
梓树和桧树     
旧时书稿拿去雕版,谓之付梓。梓树落叶乔木,属紫葳科。荚果细长,作豇豆状。吾乡不识梓,俗名豇豆树。木质绵密柔软,易于雕刻,最宜刻书雕版。近代铅字排印之书,早就不雕版了,老前辈的作者在后记里仍用付梓一词,使人困惑。而更使人困惑的是“付之剞劂”。查字典才晓得剞劂者雕刀也。真是雅得烦人,应该下放劳动。旧时梓树多栽培为行道树遮荫用。宅前栽梓,宅后栽桑,所以故园故乡以桑梓为代称。梓材除雕版外,用途尚广,如制乐器,造家具,做棺木(棺木雅称梓宫),修房子(木匠雅称梓人)。补说一句,刻书雕版也用枣木梨木,所以坏书出版,人说“祸及枣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