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古时“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班级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环境是最能教育人和影响人的。校园环境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学生心理接受的程度,即环境建设的内容是否转变为学生的内心需要。现代教育注重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使人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人和环境产生一种互动效应,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永胜  肖双喜 《考试周刊》2010,(27):225-226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重视班级环境的作用也就是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因为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质量。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教育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一个无声但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因此,作为高职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生态环境是一种校园育人的氛围,它体现的是一所高职院校的风格、精神和内涵。教育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环境和入文精神的环境,它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6.
法国著名启蒙学者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墨子认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十分强调“染”——即教育与环境的习染作用)。就目前我国教育来看,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班级则是教育的最小环境。能否营造一个对学生十分优良的学习成长环境,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作用、工作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育促进学生知情和谐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设网络教育的人环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已愈来愈成为学界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网络教育承栽着终生化学习的使命,只有培养出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学生,才能与终生化学习的社会相适应。网络教育环境下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网络课程内容数字化精确性与人情感性的不统一;虚拟交往中情感信息的缺失;学生在网络虚拟教学环境下难以获得真实情境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及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环境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的策略有:树立全面发展的人理念;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巧妙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展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虚拟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师生思维活跃,智力活动紧张有序,注意力高度集中,心境愉快,人际关系融洽,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环境,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就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谈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教师要有威信教师的威信是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又敬佩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它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有威信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学生也甘愿接受教育,乐意与教师交往,容…  相似文献   

10.
韩玺 《考试周刊》2010,(9):199-199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学校环境对其认知构建具有深远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建教育环境的结果,教育环境的作用就是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学成 《教师》2013,(33):65-65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青少年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人欣赏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现代社会所关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进程中不可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可以说,缺乏心理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育。本人在长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将心理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心理素质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园地,加强班集体建设,创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青少年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一个特殊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教育目的的达成,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作用的结果。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环境的熏陶感化,即通过经过改造的物质环境和选择提炼的精神环境去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想思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建设校园文化,优化德育环境,是开辟德育途径、完善德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环境教育提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动。因此通过环境教育以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良好人格的发展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作为语教师,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审视我们的语教学,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化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是一个班级中每个成员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形成凝聚力的直接体现。好的班风形成将会产生有形无形的推动力量,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班风是起“第二班主任”作用的教育力量,是学校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班主任管理艺术和才能得以施展、学生精神动力得以激发的潜在力量。如何培养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形成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育人环境呢?班主任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条件。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如果我们根据对人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就教育内部而论,对学生来说,学校的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日及社会实践等是显性环境。学校的自然环境,如学校的建筑、布局、文化设施、美化绿化等各种物化形态环境,和非物化环境,如人际关系、校风校纪、集体风貌等是隐性环境。它积淀于学生深层心理结构,对学生的影响一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力量,将对学生良好品德养成起到任何教育方式无与伦比的作用。学校…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在新时代发展下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突出,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对学生认知层面的提高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论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决定理论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承认人的积极成长倾向和环境对成长的制约作用,为高校进行主体性教育提供了一个新视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种支持的环境,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在即将试行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建构框架图中,把“人与环境”这一主题摆在了首位。在小学社会学科中渗透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正确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编写的许多教材,尤其社会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优美的环境可以培养人健康向上、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积极进取的高尚情操。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主要场所。孩子们每天生活在校园环境中,时时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来说,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是以独特的内容和方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发展的。它在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上发挥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所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