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理解教育的意义 世界多一些理解,便会更加和平;社会多一些理解,便会更加安定;人们多一些理解,便会更加和谐。理解,体现着时代精神,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不可缺少的品质。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习、就业、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心理问题由此衍生。调查表明,很多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因顶不住压力而自杀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尤其是学生,说他们是压力最大,负担最重,生活最累最苦的人也不为过。在这种状况下,实施理解教育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平生最喜爱读书,并不完全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即使作为一般的社会人,多读些书对自身成长也会大有裨益。在我的生活中,几乎一刻也离不开书,一刻不读书便觉得很茫然,所以常常手不释卷。  相似文献   

3.
我平生最喜爱读书,并不完全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即使作为一般的社会人,多读些书对自身成长也会大有裨益。在我的生活中,几乎一刻也离不开书,一刻不读书便觉得很茫然,所以常常手不释卷。在别人看来,他们也许不理解,有的人甚至说我迂腐,把我说成是十足的书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希望质疑自己的人多一些“换位思考”,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得到最大化的理解;工作中,许多人常常抱怨误解自己的人没有去“换位思考”,以为这样才是化解矛盾最有效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人人都会有烦恼,而如今的学生烦恼更多。笔者长期与学生打交道,了解到学生的烦恼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的:老师的过失批评、盲目提问,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的压力;还有家长的不理解或不支持,家长提出过高的要求,家庭中的种种矛盾导致温暖感的丧失;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融洽;升学上的压力;课余生活单调,精神生活枯燥;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的不理解;心理素质有待提高,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6.
丁晓玲 《宁夏教育》2005,(11):11-12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并存,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大大地增强。人们常常面临职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理解和相应的生活态度,“自我”与“社会我”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或不等,人们理想状态中“我”的体验,很多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就人本身而言,矛盾、困惑会伴随我们终身,这无形中也是我们每个社会人在我们生命历程中必须要承担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理解     
娃娃 《职业技术》2004,(1):37-3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渐渐冷漠。一直为世人所追求的理解、宽容,瞬间像一首陈旧的歌曲,慢慢逝去。一时,"朋友如浮云,金钱名利才是真"成为流行的口头语,你对我假天真,我跟你玩深沉,似乎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不带包装的东西,更不用说理解与宽容。于是,生活里便多了不少争吵,不少烦恼,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不,我们的生活需要理解,也需要朋友。理解是一种爱。它奉献给人们的是最真挚、最美好的感情。"人们可以筑起围墙,更应该架起桥梁",这便是理解。理解别人和被人理解都是一种幸福。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也许你会…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作为中学生,一方面功课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又难免遭遇青春期种种“成长的烦恼”。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在他们的心理上有所反映。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到困惑、抑郁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倾诉并得到别人真诚的理解和帮助。看完这期话题的讨论,希望老师和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们平等的交流和帮助,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心情愉快、平静地度过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没有压力的生活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空虚。没有压力,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生命就会暗淡无光。不要避讳压力,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没有了压力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压力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铺路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早上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了也可以了。这应该是在肯定人们可别忘学习新知识、别忘不断去掌握真理的行为。这种主张倒没啥不对的。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学知识、明事理,都是对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多懂些知识,方法就会多一些,视野就会宽一些,生活就会变得科学和文明一些,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多懂些真理,人生就会少一些弯路,就会少一些不值得的牺牲和付出,就会少一些捶胸顿足的怨恨和懊悔。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5,(7):16-16
期望是动力,但期望过高就会变成压力。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孩子考试稍差,便冷眼相对;如果排名靠后,便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给孩子造威强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像法国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可能是跳蚤。”使孩子成为一个最没有志气的平崭之辈,变成“人下人”。  相似文献   

13.
【文题】生活中学会理解忍让,人与人之间便多一份真情;学会宽容大度,人生之路就畅通许多。所以,不要让误解带给你太多的冷漠,不要让过分的苛责占据你友爱的心灵。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只要抱着“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态度包容一切,你的一心空便永远晴朗。  相似文献   

14.
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最先考虑的是社会的需要、就业的需要、政府的需要、父母的需要,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则很少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而缺乏对人的个体的关注、缺乏人精神的指引,人们的行为就会不受理性、良心、正义和道德的制约,就会沦为经济动物;缺乏人精神的生活,人们便丧失了精神家园,即使物质生活丰富还是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缺乏人精神的教育,也培养不出真正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压力.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的。压力是一种刺激.适度的压力可以是动力的来源,对工作或生活有帮助。但过多的压力却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幼儿教师的工作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很多老师都在喟叹工作压力大,有的老师说:一想到星期天过后又有那么多的事在等我,头都大了——。  相似文献   

16.
薛绪国 《英语辅导》2002,(11):29-29
当我们到美国旅游或阅读美国书刊或同美国人交谈时,常常会遇到美国社会上某些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如果不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便会闹出笑话。下面简单介绍一些美国人生活中常用词语的涵义和译法。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尽管对“人文主义”(humanism)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都认为人文主义的论述与知识分子是分不开的。知识分子是一种启蒙式的人文主义者,自古到今,在中国的社会文化领域里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知识分子自己觉得他永远站在一个中心位置来影响社会。这个基本的立场,在20世纪70、80年代后开始受到挑战。随着知识的工业化、专业化或体系化,人文精神变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知识分子的社会承担也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对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问题,有必要重新解构,作出新的思考。知识分子应该从文化实践中产生出来,他可以在现代社会里扮演多个角色,通过这些角色营造对社会、对文化有影响力的论说空间,这种影响力不同于原来的社会承担,更多的是知识的推广。当代知识分子可能会向两个方向分化:一些人以专业知识为主,更加专业化;另一些人会成为文化型的行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8.
<正>考试的功利性已将语文课堂的那点鲜活灵动,人文芬芳驱逐殆尽。代之而来的是考点的分析,答题模式的强调。于是语文课堂便成了知识点的堆砌,枯燥、乏味。渐渐地语文课堂便沉寂为一潭死水,同时语文课德育的功能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活离不开人文的情怀。一个人文修养高的人应该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一个最会享受生活的人才是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建立学习型社会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方式应该是全民阅读。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人们会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工作环境也会更加温馨。苏尼特右旗第二小学积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思路,通过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紧紧围绕"书香雅,墨香飘,琴声扬"的主题,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将德育与美育的教育宗旨有机融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人性意味着人的存在依据和对人的终极关怀。法学家在民商立法时首先要探讨的是如何使人类生活的更加幸福,如何防范人类的不幸及不幸发生后的救济及其防治;在法律的内容上要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在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时要使之更能贴近中华民族伦理传统;此外,还应考虑社会主体对所遵守的法律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取舍。使我们的立法少一些遗憾多一份关爱,使诸如遗产纠纷、义务献血等问题有一个更加合理合情的解决方式,以提高并强化国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