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在学科地位、理论体系构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尽管对社会科教育的探索是初步的,对于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社会课程建设仍有借鉴价值和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教育督导制度在沿袭清末旧制和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完善,已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建立了独立的教育督导组织和比较完备的督导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督导队伍,实施督学与督政、监督与指导并重的督学方略等,这些做法对我国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在督导法制体系、督导机构及督导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变革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教训,对推进当代幼教课程改革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论社会科课程的一体化——来自美国社会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3):78-84
社会科是学校课程中与理科并重的一门课程领域,它包含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社会等学科。它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培养能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并推进社会更好地发展的公民素养。为了解决社会科中各科目(领域)之间、各年段之间存在的相互割裂、重复、缺乏有机衔接的问题,并使社会科适应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新要求,我国有必要开展对社会科课程的整体研究,以推动我国社会科课程的一体化。美国社会科在课程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敏 《山东教育》2002,(1):101-102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培育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是当今多元文化社会对全球化的重大课题.作为基础教育应对的最佳方式是让学生从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体现世界公民素养的主旨追求.而社会科教育与全球教育具有紧密的关系,探讨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课程主题"全球关联"的设计方案,无疑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过程中推动全球教育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7):73-77
在美国综合社会课程中,地理素养的形成是社会科的目标之一,地理学科为社会科的学习提供空间视角,地理技能是实现社会科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些充分地体现了地理学习在美国综合社会科中被赋予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试图以美国社会科中的地理教育为例,阐释在我国综合社会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加强地理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实施学校公民教育的重要课程。澳大利亚社会科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弱化、重新确立、不断完善四个阶段。与之对应,澳大利亚公民教育也历经了发展、荒废、复兴和全面发展的历程。澳大利亚社会科课程与公民教育的嬗变例证了社会科与公民教育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社会科课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课程设计体现了课程全球化、课程的本土化、课程的个别化的"三重化"过程.给我们启示是课程设计权利交给学校和教师,以多元文化角度开发课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衔接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循序渐进化,始终贯彻社会科课程目标的宗旨要求;始终关注渗透民族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社团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的社团数量多 ,涵盖面广。具有民主性、科学性、民族性。拥有与中华民国文化史基本一致的脉络。南京政府建立后 ,其中的许多社团以不合法的身份与国民政府对抗 ,最后 ,解放区的社团以合法的身份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慧梅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60-64,46
社会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学校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采用设立学制体系内的学校教育和开办短期培训班两种方式,具有培养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生源地域化、注重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师范性以及师资培养全面性等明显特征。探寻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师资的培养方式及其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社会教育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为今天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发端于民国初年.让人意外的是,在高校和中学之外,民国时期中国的小学也曾经开展过职业指导.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既受当时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也体现了专家们"从娃娃抓起"的愿望,民国时期小学职业指导主要有演讲、谈话、参观、加授课程等形式,委员会是实施职业指导的主要形态,主要内容有职业陶冶、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这些为今天扩大学校职业指导的实施范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在近代化起步后受社会进步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呈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其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们对“天下移风”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对清末民初移风易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理论上积极倡导,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扬移风易俗的意义,主张剪辫易服,废除跪拜,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婚姻自由,并组织风俗改良团体,制定法令,发表演说等。二、他们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的同时,更以可贵的勇气身体力行,成为铲除社会陋俗、树立社会新风的重要力量,并体现出大多以西方国家的习俗为楷模、融入爱国主义情怀、参与领域广泛和女留学生更为注重妇女解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安徽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安徽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是交织在一起的,其社会救济包含了社会保障.当时的社会救济包括贫穷救济、职业救济,灾害灾难救济等,而公立社会救济占主导地位,民问救济团体很多并发辉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企业由于跨不同性质的区域、国别,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管理更趋复杂,不少联号企业实行分权管理,将业务管理权下放到地区分支机构,使之与地方环境相适应,充分发挥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制定学制、颁布法令,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使全国教育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虽然某些改革措施受到落后的政治、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不能在短期内实现,但它们在理论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皖南玉米种植有发展的态势,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若从农家经济来看,玉米种植也是皖南农民民食的重要保障,并影响着农民日常生活形态。这些状况的出现,与皖南山地广布的自然特点、粮食紧缺因素、租佃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