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使报秦者”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句,课本对其作的注释值的商榷.可,本义指附在骨头上的肉,本义已经消失,假借为虚词,意为可以、能够,助动词,杨树达《词诠》给“可”列了三个义项,其第①义项为“助动词”,例句之一就是(“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可,谓‘可以’也”.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译作“能”.可见,“可使报秦者”的“可”与“可以”,不  相似文献   

2.
备课时,发现在现行高中语文第一册书的文言文中,有若干处注释欠妥。现将书注与拙见对照如下,加以辨析。【可使报秦者】 (书注)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同。报,答复、回复。按:该书教参译为“可以出使回秦国的”,较妥。可,是“助动词”,但并不“表被动”。此处的“可”,恰与“可以”用法相同,并非“不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41页上有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一般常用介词“于”、“为”、“被”或动词前加“见”,谓语前加“所”,用“为……所…”作标志表被动。那么还有一种就是“没有标志,主语受动”的句子就叫做无标志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需仔细辨认。现以《<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无标志被动句为例,谈谈辨认无标志被动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教材对“可使报秦者”注释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报,答复、回复。”诚然,将“可使报秦者”注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这对“可使报秦者”来说,这样的注释似乎也讲得通了,但与前面的“求人”两字连起来,即将“求人可使报秦者”联系起来看,语意就不通了。“求人”就是“寻找(一个)人”,“可使报秦者”若照课本的注“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的意思去联系起来,就成了“寻找一个人可派去回复秦国的…  相似文献   

5.
一、单就“秦,虎狼之国”看,是判断句.它属於“秦者,虎狼之国也”的句式.但后面再加上“不可信”,句子结构就起了变化,“秦,虎狼之国”变成了主谓词组作主语,“信”字是谓语动词,表被动,有“被信”的意思. 二、表被动用法的动词,在  相似文献   

6.
<正>吉林辽源李墨林同志问:者字用在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或数词之后,是指示代词(或特别指示代词)还是动词?有人说“求人可使报秦者”中的者字在这种倒装句中起煞尾作用兼表提顿,是吗?又,“今”字是名词是还副词?有人说用在动词前边时是马上、即将、就要的意思。到底应该怎么看?  相似文献   

7.
汉语叙述句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入手,可分为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被动句式的主语虽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但它不仅不施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而且正好相反,是谓语动词所表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如: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论·陈涉世家》) 2、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例1中主语“士卒”是谓语动词“用”的受事者。例2中的主语“敌人”是谓语动词“消灭”的受事者。表达这种逻辑语义关系的句子,我们称之谓被动句或被动句式。  相似文献   

8.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被动句是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的句子;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事或受动者,而不是施事或施动者。可是,与主动句有零主语句一样,被动句同样有零主语句。因此,我认为,被动句就是用被动结构充当谓语或者谓语含有被动语义的句子。所谓被动结构,是由“被”、“为”、“所”、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判断事物,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思维的厌足性。思维的厌足性,是指人的直觉经验常常使人在头脑中形成的两大惰性因子:一个是满足,再一个就是厌腻。它们抑制着人的思维触角的延伸。本文仅仅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的好处。首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能帮助纠正一些误差。 1.备课中纠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注释为:“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相同。”“可使他去回复秦国”的“可”,与“可  相似文献   

10.
“者”字结构究竟能不能做后置定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蔺列传》这样类型的句子,古书里俯拾皆是。“可使报秦者”是“者”字结构。“者”经常粘缀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甚至句子的后面,形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因为“者”字结构具有名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在讲述“动字”时指出:“外动字之行,有施有受。受者居宾次,常也。如受者居主次,则为受动字,明其以受者为主也。”(引自汉语语法丛书版一六○页)马氏认为,及物动词的动作有施行者,有承受者,动作的承受者处于宾语位置是常规,如果承受者处于主语位置,动词就成了“受动字”,这样就可以突出动作的承受者了。马氏列举了六种“外动转为受动”的句式。马氏根据主语和动词的施受关系不同,把主语是动作行为施行者的句子叫“外动”,把主语是动作承受者的句子叫“受动”,这种“受动”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2.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这种句子叫主动句;另一种是,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文言被动句常见的形式有四种: 1.用“于”表被动,即在动词谓语后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如:而君幸于赵王。 2.用“见”表被动,即在动词前加“见”。如:欲予秦,秦  相似文献   

13.
通常情况下,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被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但在某些情况下,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请看下列几种结构: 1.在“主语 谓语(及物动词) 宾语 to do”结构中,动词不定式与宾语之间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句子的主语与动词不定式又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因此,用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里的被动句常用介语“被”字去表示。被动句的主语是受事,即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个“被”的宾语是施事。“被”字强调被动性,说明主语受到什么遭遇,并用它表示某种不如意的事,这是汉语里被动句的特点。只不过古汉语里极少用“被”字去明显的表示被动。本文所说的被动表示法是指借助一定的表示被动的字而造成的句法。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表示法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两种。具体内容如下: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于……”式: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字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①是孔丘逐放鲁君,曾不用于世也。——(《盐铁论·利议》)②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于臣。——(《韩非子·喻老》)  相似文献   

15.
英语动词语态分为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当主语(或逻辑主语)为动词的施动者,我们用主动语态;当其为动词的受动者,则用被动语态.然而,在英语中不乏有用其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的却是被动意义.这一点,中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感到十分茫然.现就高中英语中的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种种情况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师说》一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之’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但它还有两种特殊的用法:一种是用在主谓关系中,表示这里的主谓结构并不构成独立的句子,而只是句中的一个词组或分句;(这种用法通称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以下简称“取独”,——作者)另一种是用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动词和宾语的倒置。这两种情况下,‘之’仍是结构助词,但不能译为‘的’……”这两种特殊用法的“之”是不是如上所说“不能译为‘的’”呢?我看大可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英语动词按语态划分可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由助动词be加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还有一类英语动词 ,虽然用的是主动语态的形式 ,但表达的却是被动的意义。现归纳如下 ,以飨读者 :一、常与not,hardly等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连用。例如 :Thisdressdoesn’twashwell.这件裙子不经洗。Thebookhardlysells.这本书卖不出去。二、常与well,easily ,badly ,poorly ,nicely等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18.
被动句是从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上说的。当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充当句子主语时,我们就说整个句子是被动句。这一点古今汉语是一致的,但古今汉语的被动形式却很不相同。例如:郤克伤于矢。(《左传·鞌之战》)这是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矢”,使受事主语“郤克”具有明显的被动性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一、训练目标在句式的训练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几种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判断句的典型形式是在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帮助判断,即“…··者……也”,也可转变为以下几种格式:“……者也”、“……者……”“,…··也……”有时也用动词“为”表判断,还有用副词一乃、则、即、亦、必、诚、皆、悉、固”等兼表判断。2被动句文言被动句的常用格式:①用介词“于”表被动;②用介词“为”表被动;③用介同“为……所”表被动;④用”见”表被动;⑤用“……见……于……”表被动;⑤用…  相似文献   

20.
系表结构中有一种和被动结构一样都是由“be+过去分词”构成,两者虽然形态相同,但实质不同。判断这两种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句子意义上判断:系表结构说明主语的状态和特征,过去分词作形容词用;被动结构强调的是动作,即: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过去分词是动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