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在《二十四史》正文中被征引了十八次,频率相当高。但古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的译文,今人(译者)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又与古人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有下列三种情况:一是正文理解不误,译文也不误,凡9例;二是正文理解错误,译文也跟着错误,凡4例;三是正文理解正确,译文却理解错误,凡5例。  相似文献   

2.
吴荣宝同志的意见是中肯的,我们诚恳接受,特予发表。用尺规不能三等分任意角,这是早已被证明的结论。译文自然不可能解决此问题,但译文开始几句含糊其词可能在青少年中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我们没有估计到的。显然,发表这篇译文是不适宜的,特向读者说明。  相似文献   

3.
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英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标准。我国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不客忽视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简明英汉谚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填补了我国双语辞书的一个空白,编译者希望给广大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这无疑是值得称许的,他们的劳动也应该给予肯定。但作为一本工具书,该词典有明显的不足之处,这突出地表现在译文是否准确上。本文拟就误译、译文不确以及译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芳菲 《双语学习》2007,(3M):86-87
严复的“信、达、雅”三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荚翻译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一味追求译文流畅、文辞优美,忽略乃至偏离了原意;另一种是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译文不顺而且难懂。这两种倾向都不符合”信、达、雅锔;准。我国的翻译工作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时间里,解决了大量出现的新问题、新词汇、新提法,在外交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不容忽视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译文质量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宣翻译中的问题多多,近十来年也受到较多关注,但大型外宣系列活动中译文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却少有人问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展示馆的译文为例,译文在标题大小写、句式结构等两个方面明显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无法确保外宣译文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外宣翻译目的、翻译组织者、译员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译文的推敲     
樊爱青 《海外英语》2013,(19):129-130
翻译实践过程中该如何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是很多译者都需要深究的问题,这也是做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信"。该文从译者对译文进行深加工这一步骤谈起,详细论述了译者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旨在以实例帮助译者及翻译爱好者提高翻译水平,提高鉴赏译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初学英语者对翻译或许不大注意,以为翻译是两种文字的互换,能阅读就能翻译,说不上需要技巧。而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英语知识的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念起来很顺口的句子翻译后的译文念起来却感到很聱口,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忠于原作的字面则译文不通顺,译文朗朗却矢之杜撰。如何做到既能使译文通顺又要忠于原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的标准问题。 历来讨论翻译问题,总要首先涉及翻译标准,以此作为衡量译文优劣的准绳。我国至少在东汉便已有了翻译理论的雏形,以后玄奘提出了“既求真、又须喻俗”这两个翻译的信条。“求真”就是我们现代所称的“信”,“喻俗”即为“达”。“信”是确切,“达”是顺,即通畅,标准的译文必须在含义上与原文贴切,而且读来通畅。“信”不是指原文有哪个字译文也必须有哪个字。初做翻译的人大多数星逐字照搬,以为这样才算忠于原作。这样逐  相似文献   

9.
考试能不能反映真正的学习?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持赞同意见的人认为,考试是衡量一切学问的唯一准绳。对这一问题究竟怎么看,下面这篇译文代表了外国教师的一种观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卷帙浩繁的《史记》全部译成白话,这是海峡两岸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该书比《左传译文》、《古文观止》译文,在内容上更为博大精深,因此难度也更大,但其译文却能做到严谨、准确,形神皆备,雅俗共赏,这就为《史记》的普及与提高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从重点、难点词语的译文看,虽不能说是无一字无来历,但绝大多数皆有所本,其治学精神可谓一丝不苟,这些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1.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这祥的译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译文呢?有许多忠实通顺的译文,却不地道,不自然。现将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彦  孙田丰 《考试周刊》2009,(34):38-39
翻译是艰苦的工作。但还是有很多翻译家在努力。张谷若先生一贯提倡“用地道的译文译地道的原文”,其“地道的译文”一直是中国翻译界的主导思想。张先生虽然在译本中存在一些小问题,仍不失为中国译界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界有两种对立的意见,即异化(alienation)与归化(adaptation),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Venuti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观点是:(1)翻译应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而且这也正是翻译的主要目的;(2)在目的语文化中移进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形式;(3)译文如果不能传达源语世界的现象,就不能算是“忠实于原作”。Nida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并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这一派的观点是:如果译…  相似文献   

14.
燕南 《英语沙龙》2014,(10):20-23
句尾使用惊叹号的句子都是惊叹句。英译汉的译文一般都和原文保持一致。原文使用惊叹号的译文也使用,但偶然也有例外,或者原文用了惊叹号而译文不用,或者相反。总之,不管是两者都用还是一方使用,都属本文论述范围。惊叹句不止是惊叹,它实际上表达了人的各种情绪或说话的各种预期。所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Jane Eyre一书中简单的各种例子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13,(3):132-135
Google Translate提供了强大的多语种互译功能,翻译速度神速,译文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靠性。但其译文仍未能满足人们准确翻译的要求,译文质量堪虑。从字词、句子结构及文化因素三个层面分析Google Translate英译中的译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译文质量的改善探讨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译介学》(1999)一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译介学研究理论的初步成形,至今的二十年间,学界对于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争鸣,形成了诸如《翻译文学导论》(2004)、《译文学》(2018)等专著。译介学与译文学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创造性叛逆"这一观点,二是翻译文学史的构建问题。译介学的学科重点在于文学和文化研究,译文学则强调在关注译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研究。虽然二者在一些观点上意见有所不同,但也具有互补性,可以将二者互相结合,作为彼此的补充,顺应当下的时代潮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科社教材都将民主在本质上定义为一种国家形态,即体现人民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不科学的,其错误在于把民主和民主制看成是一回事了,其实不然。这种提法如果找出处的话,可以说是源于我国对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一段话的译文,因此,首先得从这段译文说起。这段译文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它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们使用暴力,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中译本第三卷,第257页)我认为,这段译文是译得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8.
英语翻译离不开正确的语言表达,表达得当,语言就自然、就通顺、就流畅、就能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且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办果表达不当,语句就不会流畅,就不会自然,读起来就不会上口,有的句子还会晦涩难懂,词不达意。有时候,有些句子虽然通顺,但却歪曲了原作的意思。所以,搞翻译一定要注重语言表达这一问题,使译文准确精炼,形象生动,使读者读起来好象阅读原文一样轻松自如。什么是语言的正确表达呢?正确表达就是指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就是指译文的“信”。要做到这个,就要对原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理解不对,译文就不会正确,…  相似文献   

19.
对唐诗翻译中的语用学作了进一步分析。通过选取部分翻译家的译文,从意境、指称关系、言外之意三个语用角度概述了唐诗英译的得失。认为虽然唐诗英译难免有语用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唐诗不可译;相反,只要努力去寻找语用最佳关联,译文同样可以达到与原文相媲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译读,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一、译文必须做到“信、达、雅”,这是总的翻译原则。“信”,指译文在内容方面应该把原文的意思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