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态作为一个语义范畴,它反映了说话人对所阐述内容的评价或态度。作为人际功能的语义载体,情态具有调节,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特殊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认知角度探讨认知因素对情态意义和功能的解释力,这不但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内容,而且也为情态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使我们对情态的发展及其前景有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认识,从而超越逻辑和传统语法对情态研究注重语法形式研究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情态助动词在英语句法和语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它的运用复杂且微妙。本文就以WILL为例通过三分法把握情态助动词运用的规律性,即一一区分语境、语义、句法三方面关系中的若干成对关系。在了解情态范畴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系统地把握情态助动词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情态动词must可以用在命题情态中对命题的真假作出推导肯定判断;must还可以在事件情态中出现,表达和责任、义务有关的情态。must常与助动词或实义动词结合,构成情态序列。must没有过去形式,但可以用hadto指代过去的可能:也可以用oughtto或者should来减弱义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认知情态是学术写作中的人际策略,它有助于作者表达疑问和体现读者意识。通过对自建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语料分析后发现,研究生在认知情态的使用上总体是低情态值的表达要多于高情态值和中情态值,但在具体的用词上倾向于使用认知实意动词和情态动词,而忽略情态系统中其它表达式的作用。认知情态在语料库中主要实现了对命题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创造作者和读者的对话空间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吉荣 《文教资料》2014,(10):47-50
主题性写作能够直观、及时、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问题和写作策略,有助于分析学生的写作认知差异和构思策略。分析课堂上定时的主题性写作可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元认知知识和构思策略方面差异较大。对其进行进一步总结分析。有利于学生识别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策略,从而为解决写作问题、提高写作质量打下实践基础,有利于写作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7.
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韩礼德将情态分为情态(认知型情态)和意态(责任型情态)。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自传体中显性主观情态、隐性主观情态、显性客观情态以及隐性客观情态的分析、归类、统计,研究认知型情态在自传体文学当中的特征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情态证据的产生原理包含压力施加、压力中介和压力反应。压力的来源是综合性的,既有躯体性和心理性,也有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压力中介包括心理中介与生理中介两种,具体包括压力承受力和对压力的理解问题。压力反应即情态反应,是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后引起的心理与生理变化。情态证据的认知原理包括情态的观察与判断。主观上,审判者应该注意到情态的重要性;客观上,需具有良好的观察机会和环境。在情态证据的判断上,不仅需要观察其情态的外在表现,更需要了解情态表达的语境(场合)和证人的情态基准。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发展情况,从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中分别挑选被试各80人,进行认知灵活性测量。结果表明认知灵活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发展,各年级学生的两项认知灵活性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正、负相关。具体表现为: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各项目与数学成绩的相关都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而与语文成绩的相关除了个别项目达到了显著水平之外,其它项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连线测试成绩与语文、数学成绩的相关除了个别项目达到了显著水平之外,其它项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从而说明认知灵活性与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关系还是较密切,也可以说认知灵活性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情态动词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其意义的多取向辨析对人类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过程。情态动词之间具有非常细微的含义变化,与其他词类相比,情态动词的习得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显得更为困难。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为解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语言教学特别是二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在大学英语二语教学实践中,恰当引入相关认知语言学概念,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口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1.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目标的描述语言模糊。课程标准只有学段目标,没有对各年级作文提出具体要求,而语文教材中各年级,各单元作文训练之间又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体现不出具体而恰当的目标,这必然影响教学效果。2.缺少可操作性的作文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和汉语中一定情况下存在着同样的句意因采用不同句式而表达情态不同的现象。据此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上述情况中采用主动态与被动态情态效果的不同,从论证举例中得出在何种情况下被动句式较主动句式在情态表达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关于情态的人际意义论述及评价理论为出发点,以学术语篇、自传体语篇以及侦探小说等三种文学体裁为蓝本,具体分析了认知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发现,说话者对于认知情态的取向及量值的选择和变化与说话者所处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吴淑琼 《培训与研究》2009,26(3):21-22,49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情态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语言学家和一些学者从哲学、语义学、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英语情态动词进行过深入广泛的研究。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就情态动词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根据Palmer的情态动词分类,动力意象图式理论可阐释常见情态动词的认知语义并找出各语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情态动词的义项从动力情态到认识情态再到道义情态,呈现出情态动词在主观性上逐渐增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主题性游戏是低龄学生德育的重要形式,在低龄学生德育工作中渗透主题性游戏,其基本原理是借助低龄学生喜欢的游戏学习方式,调动低龄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尊重低龄学生的发展特点,利用低龄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好动心理,为低龄学生创建寓教于乐的游戏氛围,并充分发挥游戏活动优势,培育低龄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低龄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认知情态作为研究对象,以密歇根大学学术口语语料库(MICASE)中的语料为研究载体。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学术口语语言中大量存在的认知情态这一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和阐述了认知情态的四大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情态动词用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FLOB和CLEC的ST6为素材,比较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表达情态上的差异,发现中国学生更多地使用情态动词,同时更倾向于使用高度和中度情态动词。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