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关键靠青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青年提供了实践育人的方向,志愿服务赋予了高校青年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通过“三下乡”和“返家乡”等社会实践,能够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2.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人才撬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具体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机制不合理。只有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育人才、设法留住人才,才能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新乡贤,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正在发生转向,主要表现为发展理念由重视经济走向五位一体,参与动机由外源性走向内源性,生产方式由人工化走向数字化,销售方式由传统化走向双轨化。然而,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仍面临发展空间受限、人才结构失衡、专业技能不强等现实梗阻。为增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在优化人才引用机制、改进人才评价体系和健全培训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切实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着力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广西上林县立足于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实施“致富带头人”工程,总结凝练了“严选优选致富带头人,组织精准培训;搭建培育对接平台,强化扶持激励;强化党建引领,实施人才计划”等经验做法。针对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约束众多与乡村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的现状,可从构建人才队伍、注重多方联动、完善配套政策和强化党建引领四个方面实现民族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而本土人才大量流失、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着当代乡村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共同体发展理论为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聚焦乡村教育现实需求,明确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提炼乡村师范教育特色,丰富新课程体系,挖掘乡村教育在地化课程资源;构建区域内与地区间两个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联动多元师资培育力量共发展,则是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聚集诸多农村青年,传统农村逐渐式微,呈现边缘化、空心化、老龄化态势。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我国最具“乡土性”的农村社会发生蝶变,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开始回流。其中,返乡青年作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解放乡村生产力的实践者、优化乡村治理的创新者、建设乡村文明的引领者以及提升乡村幸福的参与者。基于此,当前大力吸引乡村青年返乡建乡,充分唤醒其主体性、发挥反哺作用,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新动能、焕发乡村振兴新风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高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广西应用型涉旅专业本科院校来说,虽然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备着专业应用、人才智力、教育培训和旅游数据的优势,但也会遇到政策落实不到位、协调机制不顺畅、服务能力受限制、研究平台与人才队伍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通过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拓宽院校服务范围、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广西涉旅专业本科院校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华进  龚漪 《知识文库》2023,(18):187-190
<正>乡村振兴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乡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本文基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义和现实困境分析,提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推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星毅  熊宾 《广西教育》2023,(12):33-36
本文探究广西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本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指出现阶段存在人才和资金短缺情况严重、农民增收困难等现状,提出广西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强化政策保障助力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为引领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通过灵活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紧扣三农帮助农民解决增收难问题,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助推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旅游职业教育的行业性与地方性特征显著,可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改善旅游人才结构,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识别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各主体利益诉求和关系,并运用因子分析以探明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旅游职业教育环境、乡村旅游社会环境是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清旅游产业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提升广西旅游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培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农民身上的职业道德缺失,我们认为职业道德应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首要素质。当前农民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存在生产违法违纪和销售缺乏诚信等问题。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建立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对职业农民的监管力度、落实农业扶持政策,是引导农民自我道德约束、形成农民职业道德培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毕生从事于平民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对晏阳初的平民教学思想进行总结,并指出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他的教学思想对农民教育依然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抒写农民消费观念变化和代际嬗递:从勤俭节约的生存型、生产生活型及"收""守"的消费观念,过渡到享受审美及符号型消费,孕育出乐于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竞争、追求本体性与社会性价值的心性结构和消费观念,敢于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成为农民新的生活准则、价值秩序,过得舒心、及时行乐成了部分农民的消费目标;公益捐赠介入新生代农民的新型消费。农民消费呈现节俭主义和享乐主义伦理并存的两栖特征;另一重大嬗变是:消费观念出现自下而上的反哺,子女对父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产生影响。总之,农民在消费中践行"物我"关系时,呈现认同与批判杂糅的分裂心理和犬儒姿态,如何摆脱对物的迷恋而超然物外?值得农民兄弟加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精准教育培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始于对农民需求的分析.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以获取农业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提高农业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目的为主.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具有满足实际农事需要的实用性,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新理念吻合的时代性,以及注重教育培训内容的实践性的特征.基于农民需求,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手段、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优化.构建由需求导向供给决策机制、农民需要获取机制和教育培训监督反馈机制构成的需求导向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精准供给机制,是有效、精准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赋予了农业高职院校新的时代使命。文章分析讨论了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援助农民创业行动的意义和指导思路,针对农民的经营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和个性化的援助服务措施,为援助农民成功创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角度探讨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培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对加快农村初中课程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农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呈现扩大的趋势.非制度政治参与是一种失范的政治参与,给我国农村政治稳定与政治文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被市民化”及其问题——对城郊农民市民化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到市民是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在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却逐渐成为一种"问题化"了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郊区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一种完全被制度化安排的"被市民化"的过程,这种被市民化的结果既会给新市民群体带来许多困境,也很容易引发新的城乡冲突与潜在社会危机。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的新型中国城乡关系及其问题进行反思,并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介绍“小康社会”、“农民”和“政治参与”的科学涵义,考察小康社会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对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因素作了分析,勾画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理想图式。然后,运用党的十六大的理论成果,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民政治参与的关系。最后,对农民政治参与提出了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