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育人格评价的基本维度从心理学层面讲,教育人格指教育者身上所具有的与教育行为相关联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的总和,通常包括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智慧以及知情意支配下的教育行为等几个基本维度,这也是教育人格评价的着眼点。教育意志回答为什么从事教育的问题,是谋生需要,还是兴趣所趋、理想所系;教育  相似文献   

2.
“舞蹈意念”的训练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舞蹈意念”分为两大类,即动作意念和情感意念。这二者相辅相成,与舞蹈动作融会贯通,可使学生自然摆脱那种为学动作而苦练动作的盲目心理,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心灵中的情感力量,且沉浸其中,产生兴趣,发现本质,最后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品德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本文提出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在受到网络的冲击后,大学生在品德上产生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况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量表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全校新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情感影响因素.结果:艺术和管理类别学生负性情感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学生;管理和文学类别的学生正性情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女生的正性情感明显高于男生.城市学生的正性情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女生的情感平衡得分明显高于男生.无自杀意念学生的负性情感高于有自杀意念学生,自杀意念学生情感平衡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学生.以上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情感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B=-0.57,P=0.000);而理学与城市生源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B=0.84,P=0.046;B=0.31,P=0.040).结论:理学和城市生源的新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可能性大,而负性情感得分高的新生是自杀意念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原因,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探索,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技术,也在于责任品质,即社会需要有伦理责任的技术人。海南省工业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建设学校,该校师生对于学校责任教育的现状满意度不高,应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来构建“敢于担当的海南人”的素质结构,以从我做起、从善做起、从小做起和从严做起等路径来实践学校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7.
赵凤伟 《文教资料》2007,(16):30-32
以教师外在教育活动为引导,学生内在心理教育为主线,以情、点、意、行为中心环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同的德育问题,感化、软化、转化、造化学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德育实效。这种德育模式突破了单一的德育量化管理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加注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一种尝试,只有真正触及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并且是自觉自愿接受的德育教育才能达到德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采用明确动机、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强化意志等手段探索化学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个人觉得职业高中语文在功能和作用上应当重新定位,而情绪、情感和意志教育是首先要考虑的。相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都应做相应的调整,以期给学生最需要、最恰当、最有价值的教育。无论怎样,先把学生的心找回来,并且要放到学习上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孟子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主张“君子学以致其道”,把道德人格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道德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徐亮 《林区教学》2021,(6):28-30
教育存在论认为教育是人的意义的自我生成,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师的意义的自我生成,主要表现为教师责任、教师智慧、教师美德的自我生成.只有建构基于教师意义的自我生成的教师教育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师教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国外教育后发现,本科教育的地位与任务取决于它与中等教育、专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的相互关系。在教育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情形下,必须重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我国本科教育改革要以多样化思想为指导,逐步形成本科教育多元共生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教师之思关乎教育发展。作为本体论的追问,教师之思的本性是教育的经验,它显现于教师的思考和思想中,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教师要去思,一要学习,二要放弃,三要建筑。当前,教师之思的底线是守住宝贵的历史财富和个人财富。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学:构想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提出构建教育信息学这一构想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构建教育信息学的原则,并对教育信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进行了论述。指出教育信息学是一门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的教育信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信息学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stance on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i.e., its source and loca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on conceptual change addressed. The analysis supported the argument that efforts to bridge the cognitive and sociocultural orientations toward conceptual change are either unnecessary or unachievable. Specifically, there are those theorists and researchers who do not give credence to the existence of concepts for the one or the collective, and those who do not see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as needed for concept formation or reformation. Attempts to bridge these two positions seem doomed to failure. Conversely, it is argued that the frameworks and models espous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cluding those contributing to this issue, cannot exist without recognition of the thoughts and reflection of the mind or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that exist in the world outside the mind.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文献对教育目的一直非常关注,先后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启示价值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目的理念.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以及对教育总体目的和教育具体目的的认识等几个方面.学习和研究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中的教育目的理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教育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18.
“存在”问题源远流长,人们众说纷纭。针对“存在”思想,哲学大家们纷纷著书立说,卷帙浩繁。本文试图以“存在”为论域,结合存在主义的思想,对存在问题进行全方位阐释,最后提升出“建设的存在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教育是人类获取自由和解放的重要途径和过程。而当今社会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空心病教育要趁早等现象和观念有悖于教育的根本宗旨,阻碍了人类的自由发展。个人自由的实现需要以个体自由意志为前提,以遵守社会规定为标准,以承认和尊重他人为条件。作者通过探讨自由的本质,认为教育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指向学生的自由,使人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自由意志的教育、顺其自然的教育和感知幸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学科之母,也是各学科的分析工具。基于此,本文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出发,对哲学本体论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比较教育的本体,通过对比较教育本体进行事实论证和本质论证,回答了比较教育存在的依据和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而分析出比较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本质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对比较教育本体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剖析。此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特点的反映为指导,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建构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