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从人的因素来看,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学生与教师的表现及师生关系尝试性地进行了评价,旨在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水平,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教师如何选择与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与教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与能力,并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借鉴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关于语言"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概念来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并对课程内容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进行尝试性的评价,旨在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认同”“课程理解”“课程执行”“课程反思与分享”四个维度设计问卷,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地区、教龄、职称、荣誉、任教连续性、科研成果、任职作为变量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并从建设专任队伍、规范课程实施、加强反思分享、丰富教研经历四个方面探讨促进教师课程实施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从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不同课型的有效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构建"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是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积极尝试。"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以"两级交流"为基本活动结构,课堂的学习资源、互动活动、教学氛围体现出分享的特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两级交流"活动,能实现人人参与,促进主动探索,优化数学认知,提高情意目标达成度。分享式小学数学课堂有着独特的活动结构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设置"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是课改的亮点和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也加大了课程开发和常态实施的难度。教师面对"综合实践活动上什么?怎么上?谁来上?"等一系列问题也很困惑。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除中心校实施外,还要充分发挥对所辖村小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基于这种情况,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才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一、开发课程与基地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 《教育科学》2008,24(2):43-46
实施模式的构建将有助于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应紧紧抓住其"实践性"特征,以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为横坐标,以实践的目的为纵坐标,可将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地形成四种实施模式:探究型实践模式,应用型实践模式,体察型实践模式,参与型实践模式。每种实施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34):17-18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笔者结合平时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管理及建设、教师指导及学生学习四个层面,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模式进行剖析,奏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谐、丰满、高雅、富有表现力"的音符,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更有针对性,奏响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中的"乐章",焕发出学生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9.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从而正式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之能力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目前,一线教师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但在实施中却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无从下手。鉴于此,笔者拟对其实施的前提、支持系统及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等基本问题作一讨论。一、实施的前提:主题领域生成就课程类型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同属…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1.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问题.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地避免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