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就应以保证阅读实践时间为前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原则,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为实施策略,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中通过各种体验形式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文内容,领悟做人的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教师要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体验的机会。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薛惹 《华章》2011,(1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未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瘩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下面我就结合最近的教学实践和感悟,针对"怎样在体验中教学"这一方面,谈谈我对实施体验教学的一些浅薄见解.一、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建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相似文献   

6.
体验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去实践,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变外部强化教育为内部激励教育。在数学课中,让学生多一些体验,能够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主学习,并达到“自我实现”和“个性完善”,培养学生用心灵去体验事实的一种能力,并在体验中达到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可以解读出不同的自我。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课堂,我们学生的阅读课也应该是个性张扬的阅读课。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该如何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呢?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观摩名家课例中,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8.
翟少斌 《师道》2006,(2):40-40
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通过实践验证得到个人学习的成功感、满足感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课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灵,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有真情、有真趣、自立、自信、自强,从而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使学习成为自主活动。我们都认同这样一句话“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但是我们给学生“做”的机会了吗?有的是简单地象征性地组织学生去“做”,有的则完全由老师代“做”了,然后把这些理论强加给学生,让他们去背、去记。学生对这些结果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们没有了自主,缺…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近两年来,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就如何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由于我们对这一理念不能正确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出现了一些误区,一是教学目标缺失,教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感悟;二是学生的感悟很肤浅,没有思维含量。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自主感悟中发展思维呢?一、正确理解自主感悟的内涵自主感悟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部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体验”是当前课改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主体验教学法”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并通过自主体验和探究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新课改强调:语文学习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自主学习”是“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和运用“自主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玲 《成才之路》2010,(9):I0017-I00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平等对话、自主发现、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体验”,其中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理念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论述.为改革小学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研究性阅读的实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不仅可以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