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8,(5):16-16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2.
以前,家长请家教主要是给孩子补习文化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请家教陪孩子玩。自去年底山东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家长的教育需求也在逐渐变化,不少具有体育、文艺特长的陪玩家教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8,(4):38-39
《新闻晨报》报道,近日,记者在上海各高校的家教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家长找家教陪孩子玩的情况相当多,从学龄前到小学阶段都有。家长们认为,请大学生做家教一来可以辅导孩子,二来可以陪孩子玩,免得再请人带孩子了。从中介的情况看,各中介机构都纷纷推出此项业务吸引家长。据了解,节假日里“陪玩”家教的需求便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低幼年级中,占了近50%。  相似文献   

4.
新闻观察     
“知识型陪玩保姆”流行上海 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暑期,上海不少家长给孩子找家教不再为补课,而为了陪孩子玩。在复旦大学家教部,记者看到十几份要求家教老师全天“陪玩”的登记单。和普通家教相比,家长更看重“陪玩”家教老师的素质,一致要求“诚实可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作“陪玩”,有的家长甚至还提出字要写得好、至少有一两项爱好专长等要求。为了让老师和孩子能够“亲密接触”,不少家长还包老师吃住。 据了解,暑假留校的学生多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外地学生和志愿考研生,其中不乏品学兼优者和优秀学生干…  相似文献   

5.
现在,大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把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往往不惜代价。于是,给孩子请家教就迅速升温,并越来越热。那么,在同学、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家教这个“宝葫芦”到底灵不灵呢?家长:请总比不请好家长张蕾:我家要是例外,岂不是对不起儿子?请总比不请好,不请不放心啊!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愿。家长卢立:家教,挺好的。请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后,孩子成绩有进步。现在学校里竞争那么激烈,做家长的只能设法让孩子不落后。家长王小伟:虽然知道孩子的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也不希望孩子太…  相似文献   

6.
嫣然 《职业技术》2007,(5):21-21
●“陪玩”家教职业解读:顾名思义,就是陪着孩子玩,玩的内容五花八门:陪他们打篮球、踢足球;陪他们拉小提琴;陪他们踏青、写生……甚至是看电视。市场需求:在假期里,家长们不希望孩子浪费大量的时间,“陪玩”家教由此应运  相似文献   

7.
2003年夏天的家教市场同天气一样热,与以往不同的是,许多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的范围已不仅仅限于文化课的辅导,陪读、陪练、陪玩的“多陪”家教在暑期陡然增加,成为今年家教市场的一道独特风景。“为孩子多花点钱没问题,只要暑假里孩子能有收获,陪读的  相似文献   

8.
李舰 《家长》2008,(Z2):5-5
刚开学不久,就逢"十一"长假,许多家教服务中心异常火爆。在给孩子请家教的申请中,"陪玩家教"是最走俏的。"陪玩家教"的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陪着孩子玩:陪孩子打篮球、踢足球;陪孩子拉小提琴、弹钢琴;陪孩子踏青、写生……  相似文献   

9.
《家长》2011,(8):5-5
父母为孩子请家教,大多是为了辅导孩子学习。但杨大姐却要找一个能陪孩子玩的家教。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是我刊的老朋友,他也曾做过我们“家教话题”的嘉宾。这次,我特意请他来谈谈关于家长不要孩子的“陪写”者这个话题。目前,家庭中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陪写”的现象很普遍,所以,这个话题一定会引起许多家长的重视。书是孩子读的,竞争是孩子参与的,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自学性、积极性上花功夫,而越俎代庖的“陪写”只能压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欢迎家长来信来稿,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陪孩子做一切事情,陪学习、陪娱乐,还有些家长从孩子上小学就开始请家教找辅导。结果,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和勇气,一旦离开了辅导自己就不会学习,这样的孩子自然不会成才。  相似文献   

12.
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有的是因为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家长希望能够通过家教,把孩子所差的功课及时补上来;有的是为了孩子学习电脑、音乐和绘画等专业技能;还有的是想通过家教,使孩子能在同龄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总之,现在中小学生请家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  相似文献   

13.
湖州读者方莉来信:孩子上初一,成绩不太稳定,他班上很多同学都请了家教,我很犹豫,是否该给儿子请家教?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在完成学校里的课业后,还要上家教的课。孩子成绩好请家教为更上一层楼,成绩中等请家教为向上靠成绩不尽如人意更要请家教来补课。那么,家教真的是孩子学习进步的“灵丹妙药”吗?本期六位家长的体会或许对你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刚开始,南京许多家长为孩子请了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大学一位学生介绍,最近一位家长到学校明确提出要请一位家庭教师,但并不需要给孩子补文化课,而是要给读初中的女儿靖“心理教师”。原因是:她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学校里她是独来独往,与许多同学“不罗嗦”,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谈。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不够健康,特请心理教师做家教。据悉,心理系大学生被请去做家教很普遍。南京兴起心理家教  相似文献   

15.
章月娥 《教育导刊》2005,(10):62-62
最近,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这种“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大事。然而,很多家长表现出浓重的盲目从众心理;在一些家长眼中,请家教还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如何看待火暴的家教市场?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如有需要,请家教有什么好处?如有可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兴利除弊?即使是专家,对家教现象及其影响性质也常常存有截然对立的观点——要么认可,要么极力反对。我们认为,不论人们赞成与否,家教市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总是有它存在的“缘由”,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家长。请家教于家长而言,不仅是情理之事,更是无奈选择。作为理论研究者应有更多实践情怀,而不是一味地在“请家教好不好”问题上争论不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探讨了火暴家教的主体诉求、具体动因、利弊影响和市场走向,出发点是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请家教的成效,把“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17.
我的儿子已经是23岁的研究生了,回过头审视当年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玩足"当老师"的游戏 "学校""小学生""新书包""红领巾"对于一个即将步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神秘、好奇、向往的欣喜,也是陌生、敬畏、未知的胆怯。作为家长,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给孩子形成"学校"的概念,我们家的做法是让孩子玩足“当老师”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岂止如此。可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地位和重要性非学校教师可取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对孩子实施家教的“老师”;二是本色的人和家长。当家长以“老师”的面目对孩子进行家教时,概而言之就四个字:言传身教。“言传”一则是给孩子指导学习,做老师的助手,或指导孩子专长的发展,其角色和作用相当于家庭教师。二则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做人教育、意志教育等。对没有直接指导孩子学习能力的家长而言,家教主要是后者。许多有见地的家长越来越重视“身教”这种无声的教育的作用。但“身教”关键在于“做”,“做”一时容易,  相似文献   

20.
联合家教——家庭教育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家教是让几个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的家庭联合起来,让孩子们定期到家长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家庭中去学习知识、技能。由这位家长担当起家庭教师的重任。换言之,联合家教是一种家长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父母所教育的不仅是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自己的子女也接受其他家长的教育。联合家教给孩子带来什么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联合家教的方式,首先是拓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其他家庭的生活、教育模式,同时也有了学友与玩伴儿。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家教有利于孩子克服娇骄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