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起  王森  李欣 《精武》2011,(1):18-19
谈宁秋离 前些时候宁秋离来天津,我跟他说:"谁练你的东西,他得先学会搏击,不会搏击的人练残道,练了也没用。"他同意了。  相似文献   

2.
笑纳英才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几位金牌得主的某些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王旭,先练柔道,后练摔跤,其间两度不辞而别集训队:唐功红,由练投掷改练举重,也因苦和累而擅自跑回家:马琳,练了几天乒乓球就不干了,杨沈利教练“三顾茅庐”,让他回到了台边;  相似文献   

3.
张方 《精武》2009,(9):42-42
练拳练出毛病者不少,但练家们都羞于启齿,怕人说:“练功还练出病了,这功是怎么练的!”学拳练功原本是为了强身健体,祛邪除病,如果旧病未好,新病又生,这行功练拳的方法肯定有问题。与其运用不科学的原理、不正确的方法去盲练瞎练,还不如不练。  相似文献   

4.
陈少恩身条儿不胖也不瘦,个子不高也不矮,属于那种扎进人堆儿里就找不着的主儿。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儿,光是听听她的外号就能让你刮目相看:大侠。 “陈大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练武术,她说:“我父亲就好这个,当时正好我们有个邻居练,他经常带我去看,我觉着挺好玩儿的,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武术,自然而然地开始练武术。” 从四年级到初三,陈少恩一直在东单体育馆练,先是基本功,压腿、踢腿;然后是套路,长拳、南拳;接着是兵器,刀、剑,…,陈少恩说:“我觉得练不同的拳种感觉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问陈少思练…  相似文献   

5.
王涛 《中华武术》2000,(2):62-62
宋雪在北京第27中念初二,她从7岁开始练武术.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年的“武龄”了,曾多次获得北京青少年南拳、棍术、刀术第一名。 问宋雪为什么练武术她说:“我小时候身体特别不好,老得病,一个礼拜恨不得去好几次医院,一方面是为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我也很喜欢,所以就开始学武术了。宋雪说:“开始,是我自己特别喜欢,想练,可是练了一段觉得太苦,开始打退堂鼓了。不过后来家长、老师都鼓励我.我自己想.老 这么病病歪歪的自己也不好受 呀!所以,还是坚持下来了。” 宋雪说这么多年练武术, 最难忘的是练旋子的情景:‘刚 开始…  相似文献   

6.
关于站桩     
张方 《精武》2011,(1):39-39
萧天石先生在《道海玄微》之中有论曰:"南宫列仙派之站桩功法,属辅助道法中的气功门,乃一种初入道之基本功法,如武林中之以站桩功为基本功者然。"又云:“练站桩功,其效且可增强丹田(下腹)势力,脑力灵性、体内养分及筋络活力,故武术家谓:‘练三年太极拳,不如练一年站桩功。”  相似文献   

7.
何春毅 《体育师友》2012,35(5):29-31
摘要:发展柔韧性素质能扩大学生的运动幅度,增强身体灵巧性,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课课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定量与强度的柔韧练习,并采取“课外练”和“天天练”,让学生通过时间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对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住高练低训和传统高原训练下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高住高练低训在理血像方面的变化与传统高原训练相同;2.高住高练低训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高原更适合用于赛前训练.3.高住高练低训训练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俞京羽头发长长的,问他是不是学李小龙,他笑着摇头。 俞京羽在和平里一小上四年级。每个礼拜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和周六上午,他都要到东单体育馆练武术,从不落课。小京羽的学校在和平里,而训练在东单,每天放学他都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坐上地铁,在路上就要花小一个钟头。每天训练两个半小时,回到家怎么着也得八点多了,他说:“如果学校留的作业多的话,就得晚点儿睡了。” 问小京羽为什么练武术,“练武术好呗”,他说:一开始吧,我爸让我练爬杆,说如果我爬到顶,就奖给我一块巧克力派。然后我爸又让我练胳臂、压腿,后来就来这儿练…  相似文献   

10.
林哲生 《网球天地》2014,(7):113-113
可能大多数教练都会遇到学生不愿意练体能的时候,不练肯定不行,教练也许费尽了心思,但因为学员不想练,因此训练效果也不好,所以同样的训练方式,效果却会因人的动机而异。要达到最好的效果,除了教练的训练方式要好,学员自己本身也要有很强的动机,下面我将阐释如何找到学员动机,并引导其自愿接受练体能。首先,我用我跟学员的对话作为例子: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习太极拳学生,共计15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70人,年龄介于18~20岁之间。(2)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将研究对象分组。即练太极拳1年以内者取1,练太极拳1年以上2年以内者取2;练太极拳2年以上者取3。共分3组。再使用SCL一90精神卫生自评表进行评量,将评量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相似文献   

12.
"高住低练"对运动机体血清补体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珂  冯连世  张缨 《体育科学》2006,26(4):62-64
目的:观察“高住低练”对运动机体体液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16名男性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高住低练”组每晚在模拟3000m海拔高度(氧浓度为14.2%)的低氧舱内休息,“低住低练”组在常氧环境中休息。两组在常氧下执行统一的训练计划,共4周。采用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实验前、第1天、2周、3周和4周后血清补体3、4(C3、C4)的含量。结果:“高住低练”组C3含量在第2周时明显升高(P〈0.01),第3周和第4周也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P〈0.05),而C4含量在前2周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4周呈持续降低变化。“低住低练”组C3、C4含量在4周训练期间基本维持在一个较稳定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拟3000m海拔“高住低练”4周,运动员血清C4有升高趋势,C3明显持续性升高,提示“高住低练”方式对补体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13.
当年那个愣头愣脑练铁饼的小孩儿去测骨龄,教练看着他那“1.83米”的结果摇了摇头:“练田径不算高啊”……结果就被家长领了回去;灯红酒绿的那种日子他混过,  相似文献   

14.
顾青 《精武》2010,(12):72-74
问:怎样练好陈式太极拳? 答:明师指导,持之以恒。明白拳理,培养太极思维。练中悟,悟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周LoLo、HiLo、LoHi和HiHiLo低住低练(LoLo)组、高住低练(Hilo)组、高练低住(LoHi)组和高练高住低练(HiHiLo)组,训练对人体白细胞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以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专业训练年限为4~7年。将运动员随机分为4组,每组6人,即对照组-低住低练(LoLo)组、高住低练(HiLo)组、高练低住组(LoHi)和高练高住低训组(HiHiLo)组,在每周训练后检测白细胞系3种白细胞计数。结果: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3种白细胞的影响效果不一,HiHiLo模式会使粒细胞数下降的幅度较大,HiLo训练模式会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下降,而粒细胞数却出现大幅上升,LoHi组3种白细胞计数则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陆元盛为女队确立了本次正定封闭训练的指导思想:练脑、练气。练脑就是要在训练中开动脑筋,把技术精练;练气一方面要提高队员的士气,另一方面要增强队员的斗志。  相似文献   

17.
刘治良 《精武》2010,(5):55-55
李氏形意太极拳以"内练"为主要修持方式,修拙实而得灵机,遵循洗髓、易经、易骨的武学正道。动作简明朴实,功架严谨低沉,内劲充盈霸道。以阴阳平衡为体,五行生克为用,暗合易理,具有完整丰富而又邃密细腻的理法。其主要特点是:"内练"为主、步法单重、功架低沉、劲力齐整、养练结合、性命双修。  相似文献   

18.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体现在系统化的教学过程、真实化的教学设计、专项化的教学方式,其特征表现为聚焦“学、练、赛”三者的有机结合和整体运动能力的形成,注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进行具有深度的体育教学,强调以“赛”为核心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有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转换、内容的重构与升级、方法和过程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改进。针对当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路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定位体育教学目标的应然价值;对“学、练、赛”各环节进行针对性设计;动态调整“学、练、赛”整体结构;选择适宜学生的“学、练、赛”教学流程;将表现性评价作为实现“学、练、赛”一体化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袁铁军,湖南省湘中武术院院长。袁铁军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从小苦练武功,年轻时曾多次在全国、全省各项比赛中获奖。袁铁军说:“练武术练了这么多年,慢慢地觉得自己一个人练武术不过瘾,应该把自己多年来学到的本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使更多人掌握武术。”于是,袁铁军开始筹划他的武术院。1989年,湖南省湘中武术院正式成立。袁校长介绍,学校除了教学生练武术之外,着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文秘.电脑、汽车驾驶……只有让学生成为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竟争。出许正是这种实用的课程安排使湘中武术院从建…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练习太极拳可以同时练习气功吗?《中华武术》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练太极拳,又练养生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以资交流,并向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