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言 1920年,苏联与波兰交战,26岁的巴别尔化名柳托夫,作为战地记者参加了布琼尼率领的第一骑兵军.苏军先在本土获胜,后又挺进波兰,巴别尔断断续续记录了沿途的所见所闻,后来据此写成短篇小说集<红色骑兵军>.  相似文献   

2.
推荐者的话     
1920年5月,苏维埃红军发动对协约国第三次武装干涉的大反攻:苏波战争爆发了。26岁的巴别尔,作为战地记者跟随苏联红军第一骑兵军攻入波兰。巴别尔参与了这次骑兵会战的全过程。1923年至1924年,巴别尔根据他在这场战争中的经历创作了震撼世界的短篇小说集《骑兵军》。1926年出版后重版8次,1927年至1929年,又相继  相似文献   

3.
小马 《初中生》2014,(35):36-40
【导言】巴别尔(1894—1940),小说家,犹太人,生于俄罗斯南方城市敖德萨(现属乌克兰)。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敖德萨故事》《骑兵军》等。1986年,意大利《欧洲人》杂志评选100位世界最佳小说家,巴别尔因《骑兵军》取得的卓越成就而名列榜首。【原文】德·葛拉索(俄罗斯)巴别尔那年我十四岁。我属于一个倒卖戏票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团伙。我的老大是个骗子手,成天眯细着一只眼睛,蓄着两大撇柔滑如丝  相似文献   

4.
巴别尔的《骑兵军》是俄国现代文学的著名经典作品,在世界各国享有颇高的声誉,共包括38篇短篇小说,它们在创作艺术上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诗意与粗俗交织;视角多变,结构严谨;语言准确精炼、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发生前后的俄国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是杂语喧哗.因此,在十月革命与内战结束后,布尔什维克必须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来整合意识形态领域,使革命合理化.从"无协"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布尔什维克确立文学主流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巴别尔的《骑兵军》被大多数评论视为一种对于文学主流的反叛,而实际上,《骑兵军》同样是...  相似文献   

6.
讲述体是俄罗斯文学修辞理论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自普希金以来讲述体就从未间断过,从19世纪的果戈里、托尔斯泰、列斯科夫到20世纪的蒲宁、左琴科、巴别尔、肖洛霍夫都或多或少的采用过这一独特的俄罗斯文体形式,这样不同风格、不同手法的作家的多样创作都形成了具有俄罗斯本土特色的叙述体式。《红色骑兵军》就是短篇小说大师巴别尔的杰作,该小说外部结构看似分散,但内在语言布局紧密,叙述视角独特,语层结构复杂,以讲述体角度剖析该文本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作者意图与小说主旨。  相似文献   

7.
<骑兵军>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根据自己的战地日记写成的一部战争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战争,在对作品的阅读接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多侧面的复调来书写战争真实、在众声喧哗的对话中或隐或显地展露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对战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久违了阅读的愉悦之后,巴别尔(前苏联著名短篇小说家)令我震撼.  相似文献   

9.
书架     
《启功杂忆》;《布尔乔亚——欲望与消费的古典记忆》;《骑兵军》。  相似文献   

10.
Jazz     
Music comes in many forms; most countries have a style of their own.Poland( 波兰) has its folks. Hungary( 匈牙利) has its czardas( 恰尔达什  相似文献   

11.
70后作家弋舟,凭借着其对人世沧桑的体验和对生活细致敏锐的把握,总能揭露出日常生活与生俱来的残忍。他常使笔下的人物陷入两难的境遇:是屈从于生活为刍狗,还是寻找建构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在《巴别尔没有离开天通苑》里,弋舟显然选择了后者。在这里"逃离"被赋予意义,这既是一个生活的勇者对虚无的一次反抗,又是一个生活颓废者的自我救赎。淳朴的劳动和广阔的自然天地终将给世人以安慰,并将生活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人一昼夜要喝2—3升水。“和平”号轨道站上的考察工作往往要持续几个月,那么宇航员的饮水问题如何解决呢?轨道站上能储存大量的水吗?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据宇航研究员巴别尔金上校介绍说,轨道站上储备的水不多。货运飞船“进步”号大约每三个月给“和平”号送一次必需品,每次都要带来两只容量各为210升的盛满水的桶。这点水当然是不够  相似文献   

13.
地心说—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未来说—弗勒希特海姆(美国)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英国) 政治经济学—威·配弟(英国) 原子能物理学—居里夫妇(波兰·法国) 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德国) 板块构造学院—魏格纳(德国) 经典力学与现代光学—牛顿(英国) 遗传学—孟德尔(奥地利) 地质力学—李四光(中国) 世界语—柴门霍夫(波兰) 相对论—爱因斯坦(德国) 人口论—乌尔萨斯(英国) 基因学说—摩尔根(美国) 太阳中心说—哥白尼(波兰) 现代天体学—刻卜勒(德国)各门科学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4.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15.
词汇空缺(lexical gap)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词汇系统的不同,进而必然使得英汉词语和意义难以一一对应从而产生词汇或某一词义“空缺”现象。例如,Tower ofBarbe(l巴别)。《圣经》上说,上帝在那座城搅乱了人类的语言,把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因此这座城叫做巴别(巴别在希伯来语中与混乱发音相似)。现常喻指“空想,空中楼阁”。用Tower of Barbel代指空中楼阁这一现象为英语所特有,在汉语中则存在着空缺。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都有自身的特点,英语是表音文字,注意听觉感受,汉语是表意文字,注重视觉类别。除此以外,英语和汉语的构词法、语法规则和表现手法也不同。因此,由于英汉词汇的语音特征和文字特征不同导致词汇空缺,在英汉互译时没有对等的词汇。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曾在“一战”中一败涂地的德国有了死灰复燃的最好机会。德国抓住了机会,先集中大批兵力猛攻波兰,由于波兰的松懈,这支拥有一流配备的部队不到两个月就全军覆没。德国并没有停止侵略,在经历了“闪电袭击波兰”的胜利以后,他又以世界霸主的不可一世的优势,不费一兵一卒就在谈判桌上把昔日的胜利者——奥地利占领了。  相似文献   

17.
波兰战后东西边界的划定,直接关联苏波边界和波德边界的变动,而且涉及整个东欧历史的重组,战后的波兰虽然赢得民族独立,但并未走出被束缚的阴影。波兰人奋力抗争,在新的领土上重新谱写自己的历史。冷战氛围和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注定战后波兰社会的复杂性。所以,边界的划分析射战后波兰人热诚的向往、现实的无奈和命运的苦难。  相似文献   

18.
波兰出现了学生人数递减现象,预计到2020年,波兰大学生人数将剩下120万人,这个数字和目前在校人数差不多,归根结底是全国生育率逐年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波兰国土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3863万,均居前苏联以外的中东欧转轨国家之首。作为苏东剧变的第一声惊雷,波兰的变革牵动了整个东欧,匈牙利、捷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相继发生剧变,纷纷踏上多党制、议会民主、经济市场化、所有制私有化的转轨之路。作为苏东剧变的带头羊,波兰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政局最为波动的一国。那么,波兰大学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如何?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苏维埃俄国对波兰的政策,国内学术界专门研究的不多。实际上,苏俄政府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波兰问题,它对波兰的政策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苏俄外交政策的双重性特点,这是过去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笔者不揣浅陋,批对此进行探析,以求教于方家。一、从和平法令的颁布到瓜分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