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学者、史学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其治学以"淹博"、"会通"而著称,著述丰厚。其中《史书占毕》一书较集中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史学批评思想,在史学批评观上提出"务成曩美,毋薄前修",在史家修养上提出"公心"、"直笔"二善说,在史文表述上提出"约而该,赡而整"等思想认识,这是从唐代刘知V《史通》到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缺乏系统论述。文章通过分析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涉及袁枚的篇章里,章学诚不但做不到他所谓的理性自觉,相反,充斥着偏见和对事实的有意扭曲,甚至于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选取章氏攻击袁枚的三条,即袁枚编造与画家童钰的友情、刘墉欲诛杀袁枚、袁枚有意抬高朱珪对他关于古文观点的赞许,通过相关的史料考证,证明章氏并未忠实于事实,足证他与自己所提出的"史德"标准,相距甚远。知难,行更不易。  相似文献   

4.
《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理论著作 ,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章学诚的史学理论成就。二书对各种史书体裁、体例的流变和得失都有详尽的论述 ,较完整地反映了两人对历史编纂学的认识 ,对今天的历史编纂学研究与实践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史学的灿烂星河中,《史通》和《文史通义》是仅有的两部史学理论专著。这两部专著因其稀少而弥足珍贵,更因为专著本身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而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这两部史著被誉为史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在学习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书教等篇章的同时,联系目前我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客观需要,通过对其“圆神方智”理论的进一步探微索隐,得到的些许粗浅认识,其中疏漏舛谬之处,祈望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幾的《史通》在史文关系、史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史家自身修养上的总结达到了史学理论的共通面向,尤其是双方在秉笔直书、辨证史义、论世知人等方面的史学批评理论的互补与融合,为后世史学、史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二人关于"史学三长"到"史德"概念的发展衍变及对史家自身"天职"问题的探讨,不仅为史家自身批评素养理论提供了准绳,更是为后世史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修养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文史通义》不但于史学研究有很深造诣,而且于文章的写作理论也颇有建树。其中《古文十弊》对于史传文章的撰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可供我们学习写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刘知畿的《史通》在史文关系、史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史家自身修养上的总结达到了史学理论的共通面向,尤其是双方在秉笔直书、辨证史义、论世知人等方面的史学批评理论的互补与融合,为后世史学、史学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同时,二人关于“史学三长”到“史德”概念的发展衍变及对史家自身“天职”问题的探讨,不仅为史家自身批评素养理论提供了准绳,更是为后世史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修养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0.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松之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所撰《三国志注》,內容宏富,独具特色,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但过去的学者大多以其注解之文,为附庸之作,抱着轻视的态度。如唐朝人刘知几以裴氏乃“好事之子,思广异闻”,系“才短力微不能自达,庶凭骥尾千里绝群”之流(《史通·补注》);清朝人章学诚说裴氏“依光于陈寿”,属“非缘附骥,其力不足自存”之类(《文史通义·言公中》)。这些看法都是不允当的。因为对一部著作的评价,不应仅从其形式上着眼,而应根据其內容来探讨。现在,我们为了更好地继承古代的史学遗产,应当对裴氏的著作重新研究,以申明他对于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炼星 《现代语文》2004,(3):15-15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且还是一部杰出的学作品,对我国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学的开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作,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史学传统,源远流长。自孔丘据鲁史策书成文作《春秋》、司马迁继承父任写《史记》,而国史始具规模;至刘知几撰《史通》,郑樵创《通志》、章学诚著《文史通义》,而史学始有体系。无论从历史哲学、编纂学或史料学的角度来看,这三位杰出的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并提高了中国封建社会史学的理论水平,丰富了中国史学史和文化史的内容,把饶有优秀传统的史学推向了当时可能达到的高峰。今天,从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  相似文献   

13.
何炳松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史学家,他对史学理论很有研究,早在1925年《民铎杂志》上发表的《史通评论》一文,即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见解,他推重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认为《史通》不及《文史通义》,刘知几一方面批评孔子,实际上尊孔,刘氏不信命运,而颇信灾祥,其自相矛盾如此。何先生又指出刘知几尊崇纪传体,实即“尊孔申左”,对  相似文献   

14.
单磊 《语文知识》2010,(1):70-73
《文史通义》既是一部史学理论经典,又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精品,这突出地表现在章学诚对修辞格的自觉运用上。"修辞立诚"是贯穿章学诚历史文学思想的一条红线。章学诚找到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合理结合点:重视文辞的价值,主张文史互动,同时又要求历史撰述应当言之有物,戒除虚饰浮夸的空洞文风,达到"修辞立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文史通义》为其代表作。关于其中思想的研究论著颇多。有从史学角度、经学角度研究者。也有从文学角度切入者,也还有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探讨者。文书档案作为文章的一部分。也是文章学或实用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少有从此角度予以透视者。现由章学诚《文史通义》来看,他应该是较早提出了“文书档案”这一术语者。一方面,章氏于《文史通义》中不仅提及了多种文书档案的种类。章氏还于许多文章中提及文书档案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多属史志档案工作的范围。在《文史通义》中章氏明言史志档案有“实用”与“经世用”的功能、政教功能、凭籍作用。章氏关于文书档案的不少见解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史传》篇专论史学,对史学源流、史书体裁、史学功用、撰史原则、修史态度、著史方法和步骤等都有精辟见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文,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辞赋家。一生有很多著述,他撰写的《汉书》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此外,他的《两都赋》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世界史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但司马迁对整个中国文化的贡献却不仅仅是《史记》,还有他忠于理想、忠于事业、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爱憎分明的魅力人格,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一、作家作品 1.古代作家作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济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又称《国策》,全书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吴均,字叔庠,南朝梁人。《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的一篇骈体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