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广吉  车放 《辅导员》2009,(14):87-87
德育隶属于教育。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那么,德育自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即社会德育和学校德育。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德育,都包含着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透视德育的主客体关系,认为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人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史是哲学发展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演进是与人对世界的基本矛盾---主体和客体间的矛盾的认识程度分不开的。从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诉求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以及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由主体和客体间的矛盾演化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一直贯穿始终。但对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却真正是千回路转,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绵延不绝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近些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极为关注并争论很多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单一主体说,双主体说,复合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动态主体说,超越主客体说等等莫衷一  相似文献   

4.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德育亦是如此。实际上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而且是一种更广泛、更重要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教育的全部。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不可避免地还要同时接受社会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光在学校里受教育,在学校之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学生在结束学校教育后,更是要亲身投入社会、立足社会、适应社会,把自己人生的绝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科学认识论的角度,论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主体依自身的需要和目的选择客体所允许存在的组合方式,即主客体耦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德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抽象,吸收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已有的思想材料,形成自己动态发展中相对科学和稳定的学科体系。在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美学在研究对象上和德育学有共同点,德育学吸收美学研究的思想成果,对充实和丰富自...  相似文献   

7.
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问题 ,从本世纪初以“现代教育派”和“传统教育派”的“学生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之间的争论开始 ,一直到现在都是德育理论界老生常谈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 ,在我国 80年代以来曾引起一个高潮 ,然而人们对德育过程主客体关系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六种。(1 )主导主体说这种观点认为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它的理论依据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决定着德育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和结果 ,学生 (主体 )认识道德知识 (客体 )、提高道德能力和思想意识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8.
<正>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能动体。两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客体性关系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本——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德育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教育者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性主体。亦可简述为“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这一模式表明德育过程是主导性主体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实践过程和客体性主体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过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科技美学的角度对主体及其属性、客体及其属性之哲学规定和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师和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尽管对各种观点的解释从某个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些理论的研究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思辩层次上,而没有把德育过程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因此要真正揭示德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我们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尊重的德育理论主张在尊重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大学德育工作.德育是人教育人如何做人的工作,它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为教育主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尊重的德育"双主体"理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呼唤;又是社会形态与人发展的关联;也是哲学思维范式演变的使然;还是文化传递模式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不是简单地模拟客观对象,也不单纯是主观精神的反映.它是审美主客体双向交互作用的产物.了解这一原则对于把握艺术创造的特点和规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当前开展德育的新的时代境遇。因此,系统梳理和评析以往关于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各类观点,深入把握和分析主客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网络时代条件下德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深入分析,得出建构性、流变性和情境性是德育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当前开展德育的新的时代境遇.因此,系统梳理和评析以往关于德育主客体关系的各类观点,深入把握和分析主客体关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变化,对于网络时代条件下德育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深入分析,得出建构性、流变性和情境性是德育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德育活动中,主体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水平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客体是进入德育认识和实践的领域,为教育者和受教者共同关注并进行改造的特定对象,即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德育主客体之间遵循着四个方面的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网络的关系特征看网络德育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德育必须依据网络本身的特征及网络与生活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实施.从技术哲学角度看,网络并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还是人生活关系的"物化"或"具体化".文章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三个层面分析了网络的关系特征,并依据此关系特征,以大学生为例提出网络德育的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家的屋后有一个大花园,每逢双休日,常有一群八九岁的小孩在里面做游戏。他们手里拿着玩具手枪、冲锋枪,进行激烈的战斗,不断地有人仆倒在地,假装死去。对他们而言,英雄般的胜利是最为重要的,而生与死却是其次的。而在日本,一些中小学校却有一门被称为“生命教育”的课程。老师带着学生们来到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里,观看放置在解剖台上的尸体。学生们被允许走近去观察,甚至可以亲手去触摸冰冷的尸体。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短暂的好奇、紧张之后,便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厌恶。这时,老师立即抓住学生的情绪,告诉学生,来这里并不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非此即彼的怪圈,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两种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试分析体育教学中复杂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遵循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规律,阐述在主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两种作用的具体表现和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成人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同志也懂得德育重要,也在下力气抓德育,但德育的任务和要求却比较空泛,落实得也差一些。究其原因,除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的认识,加大抓好德育的力度外.还与德育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只有深刻地认识了德育的这些特殊性,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进一步落实德育的问题。德育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呢?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真理的认同性方面来看。德育的真理性是多元的、分层次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要求。当要求学生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